首页> 中文学位 >延长东区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6h】

延长东区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区块勘探开发现状

1.3 研究现状及方法

1.3.1 沉积学和沉积相研究现状

1.3.2 成岩作用研究现状

1.3.3 储层特征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技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方法技术

1.5 主要工作量

1.5.1 资料收集及样品分析

1.5.2 图、表编制情况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

2.3 地层层序及演化特征

2.3.1 石炭系上统本溪组

2.3.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2.3.3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2.3.4 二叠系中统下石盒子组

2.3.5 二叠系中统上石盒子组

2.3.6 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

第三章 地层、构造特征

3.1 地层特征

3.1.1 地层划分

3.1.2 地层划分对比思路及原则

3.1.3 地层特征及精细划分对比结果

3.2 构造特征

第四章 沉积相特征

4.1 沉积成因标志

4.1.1 颜色及岩性标志

4.1.2 岩性特征

4.1.3 岩石的结构

4.1.4 沉积构造

4.2 单井相及连井相剖面分析

4.2.1 单井相

4.2.2 连井相

4.3 沉积相带展布及演化特征

第五章 储层地质特征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5.1.1 岩石类型

5.1.2 碎屑组分特征

5.1.3 填隙物特征

5.2 储层成岩作用

5.2.1 成岩作用类型及表现

5.2.2 成岩阶段及特征

5.2.3 成岩演化序列

5.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5.3.1 孔隙类型及组合特征

5.3.2 喉道类型及组合特征

5.3.3 孔喉结构特征

5.4 储层物性特征

5.4.1 孔隙度分布特征

5.4.2 渗透率分布特征

5.4.3 孔、渗相关性

5.4.4 储层物性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5.5 储层“四性”关系

5.5.1 岩性和电性的关系

5.5.2 储层物性和电性的关系

5.5.3 含气性特征

5.6 储层非均质性

5.6.1 层内非均质性

5.6.2 层间非均质性

5.6.3 平面非均质性

第六章 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6.1 储层综合分类及特征

6.1.1 分类评价依据

6.1.2 分类特征

6.2 储层综合评价

6.2.1 储层纵向综合评价

6.2.2 储层平面综合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的延长县东区,目的层为盒8,根据沉积旋回及辅助标志层自下而上将盒8分为盒8下和盒8上。本次研究是在测井、录井、钻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和实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地质理论和各种处理软件,进行系统的地层对比、沉积相及砂层展布和储层综合地质特征的研究,查明盒8砂岩储层空间发育和分布规律,建立本区盒8储层评价综合分类标,从而对盒8进行综合分类评价。
  延长东区盒8上和盒8下地层厚度均较稳定,横向变化小,与盒8上相比盒8下地层则较厚;从东西向剖面上来看,地层总体为一个西倾单斜,由西到东地层逐渐抬升,从南北向剖面上来看,北部至中部地层变化相对平缓,南部地区有所抬升,但抬升幅度较东西向小,发育鼻隆构造。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物源方向来自东北方向,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主体发育区内砂体厚、规模大、岩性均匀、物性较好,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区带;岩性主要为中粒岩屑砂岩及少量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盒8属于特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其中盒8上物性比盒8下好。粘土矿物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伊/蒙间层等,以伊利石为主,没有蒙皂石;成岩作用强烈,成岩演化阶段达到晚成岩B期;孔隙类型主要有岩屑溶孔、长石溶孔、粒间孔、晶间孔、粒间溶孔及微裂缝等,以岩屑溶孔与长石溶孔为主;微观结构以细~小孔细喉为主。储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储层厚度及孔、渗受沉积相带控制,具有一定方向性。
  根据储层评价综合分类标准,将和储层分为Ⅰ、Ⅱ、Ⅲ、Ⅳ共四种类型,分别对应好储层、中等储层、差储层及非储层;盒8上与盒8下均以Ⅲ类和Ⅳ类储层为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