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子长油田热寺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相与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6h】

子长油田热寺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相与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2 区域地质背景

2.3 地层及构造特征

2.3.1 地层特征

2.3.2 构造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

3.1 沉积相划分标志

3.1.1 颜色

3.1.2 岩石类型

3.1.3 沉积构造特征

3.1.4 沉积物的粒度分析

3.1.5 测井特征

3.2 研究区主要沉积相类型

3.2.1 分流河道

3.2.2 天然堤

3.2.3 决口扇

3.2.4 河漫沼泽

3.3 沉积相展布规律

3.3.1 长6沉积相展布规律

3.3.2 长64沉积相展布规律

3.3.3 长63沉积相展布规律

3.3.4 长62沉积相展布规律

3.3.5 长61沉积相展布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4.1 储层岩石学特征

4.1.1 研究区长6地层岩石特征

4.1.2 砂岩结构特征

4.1.3 砂岩碎屑组分及砂岩类型

4.2 成岩作用类型及孔隙演化

4.2.1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孔隙演化

4.2.2 成岩序列与成岩阶段研究

4.3 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特征

4.3.1 主要孔隙类型

4.3.2 孔隙构成特征

4.3.3 孔隙结构参数特征

4.4 储层物性特征

4.4.1 储集层物性分布特征

4.4.2 孔渗关系

4.4.3 储层平面展布特征

4.5 储层非均质性

4.5.1 层间非均质性

4.5.2 层内非均质性

4.5.3 平面非均质性

4.6 储层敏感性及润湿性

4.6.1 速敏

4.6.2 水敏

4.6.3 酸敏

4.6.4 盐敏

4.6.5 碱敏

4.6.6 储层润湿性分析

4.7 储层“四性”关系

4.7.1 岩性与电性关系

4.7.2 物性与电性关系

4.7.3 含油性与电性关系

4.8 储层分类及评价

4.8.1 储层分类

4.8.2 储层评价结果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油气成藏规律及有利区评价

5.1 长6油藏分布特征

5.2 长6油藏形成与富集规律

5.2.1 油藏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

5.2.2 油藏分布受优质区域盖层分布控制

5.3 长2、长6油藏补偿成藏规律

5.4 长6油层有利区评价

5.4.1 长61、长62有利勘探区评价

5.4.2 长6综合评价

5.5 长6油层有利区部署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图

展开▼

摘要

长6油层组作为子长油田延长组主力油层之一,随着延长组勘探开发力度加大的需要,对长6油藏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变得极为迫切,本论文结合油田相关科研项目,论文选题为子长油田热寺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相与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对子长油田热寺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相和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沉积相带及砂体的空间展布,并结合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等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藏油气成藏规律,对有利区进行了初步预测,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首先,本文对研究区的地质概况进行研究,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背景对研究区的地层特征及构造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次,本文通过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相标志对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进行分析,根据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总结出研究区的沉积相展布规律。然后,本文又对研究区的储层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类型、孔隙演化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储层敏感性以及储层的电性特征等,通过储层特征的研究又对储层进行评价。最后,本文结合所研究的地质特征、沉积相特征、储层特征等对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又对研究区进行有利勘探开发区进行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