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桥镇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沉积相及其控气作用
【6h】

桥镇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沉积相及其控气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题目来源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区域构造特征

2.2 研究区地理概况

2.3地层特征

2.4 研究区构造特征

2.5 研究区储层特征

第三章 沉积相特征

3.1 区域沉积演化

3.2 沉积相标志

3.3桥镇地区沉积相研究

3.4典型单井相分析

3.5 连井相特征

3.6桥镇地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3.7 沉积模式

第四章 风化壳古岩溶地貌

4.1 古岩溶

4.2马家沟组古岩溶地质特征

4.3马家沟组顶部古岩溶地貌恢复

4.4 马家沟组顶部古岩溶地貌特征

4.5 古岩溶地貌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第五章 沉积相的控气作用

5.1桥镇地区气藏分布特征

5.2 沉积相的控气作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前勘探和生产资料表明研究区马五1+2层位生成气藏潜力较大,已成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层位,且前人研究表明本区沉积相又与天然气富集相关,因此,研究该区域的沉积相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以野外露头剖面、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钻井、录井资料,以标志层为主,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将马五1+2亚段划分为六个小层,研究区西部较东部剥蚀严重;该区储集岩以云岩为主,储集孔隙类型为溶蚀孔、晶间孔、晶间溶孔、膏模孔和裂缝,物性为特低孔、特低渗;通过分析化验资料,将桥镇地区的沉积相识别为局限台地亚相,潮坪微相,按沉积物的组成等再进一步分为云坪、泥云坪、灰云坪等微相,并绘制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利用印模法和残厚法恢复研究区古地貌,本区主要位于岩溶斜坡,溶蚀作用强烈,可形成各种类型的次生孔隙和溶蚀孔洞;本区主要以云坪微相为主,由于云坪中所发育的残余晶粒结构白云岩、粉晶、粉细晶白云岩等岩性可通过溶蚀作用,形成各种溶蚀孔洞系统,即沉积相为天然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经过有效厚度数据分析和试气资料结果也都表明本区沉积相所发育的云坪微相上有效厚度最大,试气结果良好。因此沉积相对于天然气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