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渗油藏分层注水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低渗油藏分层注水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块油藏地质特征

2.1 地质背景

2.2 油藏特征

2.3 构造特征

2.4 储集层性质

2.5 流体性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层注水生产动态研究

3.1 A区生产背景

3.2 分注概况

3.3 生产开发历程

3.4 生产状况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1 储层非均质性

4.2 层间压差

4.3 裂缝

4.4 注水时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层注水效果评价

5.1 分层注水效果评价系统

5.2 全区分层注水效果动态指标评价

5.3 典型井组分层注水效果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低渗透水驱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具有指状突进和层间吸水不均,层间吸水量与配注量匹配程度低等特征,为了降低层间及层内吸水的不均、控制含水率和实现稳产,油田现场多采用分层注水技术。注水开发之后的效果评价是调整措施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对于低渗透水驱油藏分层注水的效果评价研究较少。 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典型区块为例,该区块属于中深层的裂缝性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分选好,砂体展布连续,储层敏感度低等特点。基于生产背景,对A区进行生产状况据分析。其次采用生产动态数据与数值模拟结合的定性分析以及节点分析法定量研究了储层非均质性、层间压差、裂缝和注水时机等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基于A区,建立了适用于低渗透油藏分层注水效果评价体系,并针对其中的动态指标进行研究。 基于不同Arps模型,现场数据拟合表明分层注水期较笼统注水期的递减率有明显下降。采用经验公式法,水驱特征曲线法并结合动态采收率与耗水指数进行采收率预测,平均采收率为16.79%。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越强,层间压差越大,与裂缝方向越一致的油井高含水,开发效果越差;注水井注水时间越早,投产初期压力越大,开发效果越好,但需与经济效益共同考虑。本论文在丰富和发展效果评价同时,对低渗油藏后续开发措施调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