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交易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
【6h】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交易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2.3 论文的框架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分析

2.1 担保的界定及产生机理

2.1.1 担保的界定

2.1.2 担保的产生机理

2.2 对外担保与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

2.2.1 有关担保价值的研究

2.2.2 对外担保与公司价值

2.3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

2.3.1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产权性质与代理成本

2.3.2 产权性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契约

3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行为分析

3.1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总体概况

3.2 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演变及特征分析

3.2.1 为大股东提供担保阶段

3.2.2 相互担保和连环担保阶段

3.2.3 为子公司提供担保阶段

3.2.4 小结

3.3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经济后果

3.3.1 上市公司内部人掏空公司,套取贷款

3.3.2 诉讼事项与诉讼损失逐年增多

3.3.3 担保圈风险形成,财务失控

3.3.4 关联担保危机区域金融安全

3.4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成因分析

4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及研究假设

4.1 研究假设

4.2 变量设计及模型建立

4.2.1 解释变量的选取

4.2.2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公司价值

4.2.3 其他控制变量

4.2.4 建立模型

4.3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5 实证检验及回归分析

5.1 关联担保样本情况及描述性统计

5.1.1 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1.2 上市公司接受担保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 样本的单因素回归分析

5.3 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5.3.1 对外提供关联担保的回归分析结果

5.3.2 接受关联担保的回归分析结果

5.3.3 既提供关联担保又接受关联担保的回归分析结果

5.3.4 样本回归结果描述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局限性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健全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内部控制体系

6.2.2 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对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法律法规

6.2.3 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严格审核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

6.2.4 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6.2.5 增强对企业系的关注程度

6.2.6 建立更加独立的董事会制度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发展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上市公司恶性担保事件对企业经营业绩甚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并且发生担保行为的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出现了担保融资偏好。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将对2000和2007年发生关联担保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三个层次研究关联担保对公司价值的影响:1、研究上市公司提供关联担保、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检验提供关联担保是否会对企业价值造成损害,损害的具体程度有多大。2、研究上市公司接受关联担保、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检验接受关联担保是否会对企业价值造成损害,损害的具体程度有多大。3、对于最恶劣的担保行为加以实证研究:上市公司既提供关联担保又接受关联担保、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是提供关联担保,接受关联担保,既接受关联担保又提供关联担保,发生担保行为的次数都和公司价值负相关。既接受关联担保又提供关联担保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低于接受关联担保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而接受关联担保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低于提供关联担保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此外,无论上市公司在提供关联担保,接受关联担保,既接受关联担保又提供关联担保的情况下,在10%的显著水平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都与公司价值呈U型关系,由此可见,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情况先增强,当持股比例达到约47.7%时,掏空情况减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