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性研究——以陕西建筑产业为例
【6h】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性研究——以陕西建筑产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4研究思路及框架

2理论综述

2.1中职专业设置相关概念

2.2产业发展含义以及相关理论

2.3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性理论分析

3.1系统主体间协调性分析

3.2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性概念

3.3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性的特点

3.4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性的分析原则

3.5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性分析要素

3.6小结

4 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构建

4.1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陕西建筑产业为例

4.2协调性评价模型构建

4.3确定综合发展水平

5 协调状况结果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5.1协调性计算

5.2结果分析

5.3提高二者协调性的相关建议

6 结论

6.1研究的主要结论

6.2主要创新点

6.3论文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技能人才培养功能正是通过自身专业设置这一载体来完成。目前,大部分中职专业设置没有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不能适销对路,对其自身发展造成影响;同时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而推动产业发展。因此对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协调性研究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且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对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研究来更好的实现二者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本文在明确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了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之后,从系统论入手,利用系统的定义界定了“中职专业设置——产业发展”系统,在系统主体间关系、系统主体间相互协调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内两主体(中职专业设置及产业发展)进行了互动关系分析和协调性概念阐述。接着分析了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性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动态和静态协调性原理,提出了二者调性概念图。依照系统论的观点,产业发展包括:产业规模、产业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几要素;专业设置包括专业规模、师资经费投入及专业课程设置、专业结构几要素;动态方面的协调即产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综合发展水平要求与之相协调适应的专业设置综合发展水平;静态方面的协调即在某个较短时期内,产业发展的综合水平与专业设置的综合发展水平相协调适应。接着是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构建,由于所选取的是建筑业这一具体产业,依照协调性原理分析及结合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在建筑产业发展领域选取了产业规模、产业技术水平两大类指标;在专业设置领域选取了专业规模、师资经费投入两大类指标,提出了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提出协调系数,构建了多系统间协调性评价模型。最后,对中职建筑类专业设置与建筑产业的协调性进行计算并联系实际分析了二者的协调性状况,给出了提升二者协调性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文章对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性的理论分析,为以后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本文所构建的协调性评价模型,可以用来评价某专业设置和相关产业的协调性,并结合实际给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