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场激励下表面润湿性可逆转变及其对润滑性能的影响
【6h】

电场激励下表面润湿性可逆转变及其对润滑性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思路

2 电润湿基本理论及电场激励下润湿状态转变的理论模型

2.1 表面界面基本概念

2.2 表面润湿性基本理论

2.3 电润湿基本理论

2.4 电场激励下润湿状态转变的能量最小化分析模型

2.5 电场激励下润湿状态转变的电动力学模型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电动力学润湿状态转变动态过程数值模拟

3.1 有限元模型及相关设置

3.2 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润湿状态转变及其影响润滑性能的实验研究

4.1 润湿性转变的实验研究

4.2 不同润湿状态影响润滑性能的实验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 发表文章

2. 参与项目

展开▼

摘要

调控表面润湿性在微流体系统、可调焦液体透镜及润滑减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电润湿是一种实时改变表面润湿性的有效方法,但是如何实现润湿性的可逆转变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为了理解电润湿工艺中润湿状态转变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润湿状态的可控转变提供理论指导,论文对电场激励下润湿性转变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包括:
  基于能量最小化方法,对外加电场、表面微观结构参数及表面能对润湿状态转变能垒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推导,给出了不同表面微观结构条件及电场激励作用下润湿性转变的条件;从电动力学角度出发,将电场激励作为电动力耦合到流体动力学两相流方程作为润湿状态转变数值模拟的理论模型,为数值计算和试验结果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于相场法两相流模型,对电场激励作用下润湿状态转变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场激励作用下,润湿状态转变的驱动力主要源于气液界面的电动力和由于电场对界面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表现出来的电润湿效应;润湿状态转变的动态过程及最终结果主要由气液界面电场决定;影响电场的因素包括电压、介电层及表面微观结构形式;表面结构影响电场分布及润湿状态转变能垒,优化表面微观结构特征可以调控润湿状态转变过程。
  通过硅微加工工艺制备了不同几何特征的微结构阵列,对微观表面结构影响润湿性转变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能垒的存在,不能实现表面润湿性的完全可逆转变;控制部分填充状态,可一定程度实现表面润湿性的可逆转变;可逆程度与部分填充程度存在一定关系,润湿性的可逆性有一定的可控性。通过激光加工在金属基底表面制备了具有多级微观结构的耐磨疏水表面,对疏水性影响摩擦性能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副表面疏水性在动压润滑条件下可以减小摩擦系数,但是在边界润滑条件下会使得摩擦系数显著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