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共革命政权建构中的群众动员研究
【6h】

中共革命政权建构中的群众动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Major:A Study on the Basic Problem of Modern Chine

Abstract

Key words: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revolution

To mobilize the masses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国外研究进展

1.2.2国内研究进展

1.3研究思路与方案

1.3.1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1.3.2研究方法

1.3.3技术路线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中共革命

2.1.2政权建构

2.1.3群众动员

2.2理论基础

2.2.1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2.2.2社会动员理论

3历史上群众动员的经验回顾

3.1外国革命中的群众动员

3.1.1法国大革命中被动参与的群众

3.1.2俄国十月革命中被唤醒的革命意识

3.1.3日本“下上克”奇怪现象背后奇特的人民群众

3.2中国近代历史上群众参与的战争

3.2.1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中群众的呼应

3.2.2辛亥革命中的精英群众动员

3.2.3北伐战争中的群众政治动员

4中共革命政权建构中的群众动员

4.1中共革命政权建构与群众动员的关系

4.1.1国家与群众的关系

4.1.2政党与群众的关系

4.1.3中共政权建立中的群众

4.2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群众动员模式

4.2.1井冈山时期同心圆式的群众动员

4.2.2延安时期网状辐射式的群众动员

4.2.3解放战争时期金字塔式的群众动员

5中共革命政权建构中群众动员的意义与启示

5.1中共革命政权建构中群众动员的意义

5.1.1丰富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5.1.2提升了党对政权建构的理论认知

5.1.3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政权建设的自觉能动性

5.2中共革命政权建构中群众动员的启示

5.2.1党意识形态框架的建构和国家体系建设需要纳入群众的热情

5.2.2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推进需要激发群众的力量

5.2.3加强执政党的政治建设需要发挥群众的政治意识

结 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历史是非理性的,是不透明的。在历史的进程中“战争”常被冠以“革命”的美名,其二者虽然都是以武装暴力为表现形式,本质上却完全不同。革命是阶级之间压倒性的斗争,建立革命政权是胜利的标志,革命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时代进步的推动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为己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层次的解读实际的国情,结合实际的历史条件,从少数的知识分子的小圈子发展成全国性的政党,这期间党带领人民群众推翻了旧的压迫制度,打破了奴役的锁链,战胜了法西斯的侵略,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最高权力机关的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这段看起来如同神话般的历史是客观实在的,这段历史进程中交织着许多繁琐复杂的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十分清晰和明朗的,这就是中共革命政权得以建立与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密不可分的,中共何以拥有人民群众的力量,就是本论文将要阐述的重点,中共革命政权建构中的群众动员。 中国共产党对群众的动员在革命实践中依赖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马克思、恩格斯将群众动员问题放在唤醒群众的自我意识,通过工人运动才使得工人明白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工人阶级的阶级自觉得以启发,群众才能自觉自愿的投身于革命运动。正如马克思所讲:“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的群众,也会变成力量。”中共党人在革命中动员群众,鼓舞和推动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相互前进,通过思想启蒙进行的动员,感动和唤醒群众,凝聚阶级和群众的力量,实现党所为人民群众争取的利益和权利的预期愿望。 群众动员是阶级利益的根本反映,运用这一思想体系紧密结合群众的实际状况和根本利益来进行,使人民群众清楚地意识到自身苦难处境的根源,通过党的眼睛深刻的看清楚自身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价值,故此,被发动起来的群众就成为革命性极强的无产阶级,将自身命运与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历史使命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 本论文主要研究中共政权建立与群众动员的关系问题,从历史上国内国外的著名战争中的群众动员的思想路径的变化过程切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从内在逻辑上勾勒出党在革命各个时期对群众进行唤醒与灌输革命意识的动员行为与中共革命政权的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揭示出这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重点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群众动员运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搜集各时期群众动员运动的资料的变化,分析党在政权架构中的群众路线策略,从而更清晰的认识党政策路线及政权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通过在革命进程中对人民群众力量的把握的革命实践,检验了马克思唯物历史的理论,实践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政权理论,循此思路,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综述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出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相关的概念界定。 第二部分:论述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本章界定了中共政权建构中群众动员的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的理论。 第三部分:结合中外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革命作以简要陈述,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权背景下的群众特性与中共革命时期中的群众特性作一对比,旨在突出革命最终失败或成功的经验分析中对群众动员的作用多寡因素,以及革命后续的影响都与群众动员的广度与深度存在数学的比例关系。另外也是换一个历史研究的角度从侧面映证,群众动员和中共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政权构建中所起到的重大的或者说起决定性的影响。 第四部分:中共革命政权构建中群众动员的理论及模式探析。在群众动员的实践的探索中,理清中共革命政权构建与群众动员之间关系的,中共革命政权构建是群众动员的特有政治条件,群众动员的作用是中共革命政权得以建构的社会能量的基础来源,正是通过两者的结合和完善,对群众动员的模式的调整凸显了不同革命时期党的政策对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性,群众动员的过程中建构了党群共同利益的联动性,理智与情感的交融的关系,才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建立的基础。 第五部分:中共革命政权构建中群众动员研究的启示及意义。正确认识中共革命政权构建中群众动员对当今党群关系的启示,群众基础是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利益需要通过我党执政得以实现,群众对党由经济利益引申到政治诉求。群众动员对中共政权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并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如何科学的把控,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通过对大量的文献与资料的研究,可以论证出群众动员在革命政权建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论证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论认知,重视实践的基础性,深入分析群众动员的过程中有利于革命政权建立的因素,可为新时代党群关系更加密切提供历史的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