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柠条塔井田直罗组沉积相与富水性关系的研究
【6h】

柠条塔井田直罗组沉积相与富水性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工作量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交通

2.2 地貌特征及气候

2.3 地层特征

2.4 区域构造

2.5 煤层特征

3直罗组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的研究

3.1沉积相的识别标志

3.2直罗组沉积体系划分与沉积相类型

4直罗组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4.1直罗组的层序地层界面

4.2直罗组基准面旋回识别标志

4.3直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4.4直罗组的基准面旋回对比

5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分析

5.1研究区的水文地质单元

5.2直罗组沉积体系下的砂体展布

5.3直罗组沉积相与含水层的关系

5.4直罗组沉积相与富水性的关系

5.5直罗组富水性研究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柠条塔井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北部边缘地带,延安组是主要含煤地层,其上覆的直罗组地层中砂体沉积较厚,给地下水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存储空间,是影响煤层开采的主要含水层。因此,分析直罗组砂体的展布对研究地下水的储存与运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矿井防治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根据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充分收集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柠条塔井田直罗组地层的沉积体系、沉积相与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探讨了直罗组不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抽水试验取得的水文地质资料,探讨了直罗组砂岩含水层的富水规律,形成以下认识:
  1.根据沉积序列将区内直罗组地层从下到上依次划分为辫状河沉积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曲流河沉积相和滨浅湖沉积相;并分别进行了亚相与微相分析。
  2.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基准面旋回,把直罗组地层分割成1个II级层序,3个III级层序以及10个IV级层序,依次对应的是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SLSC1),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LSC3)以及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10)。
  3.依据直罗组沉积相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认为该区经过了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及滨浅湖沉积的过程。在直罗组形成阶段,研究区地形表现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形态,沉积碎屑物一般来自西北侧及西侧。
  4.直罗组沉积相以砂坝和粉砂-泥质河漫、砂质河道骨架为主,表现为南北向分布;其中,能够为地下水提供较好储存空间的主要是砂质河道及砂坝发育的厚度较大的砂岩层,此地段的砂岩富水性相对较强。
  5.综合分析认为直罗组沉积相与地层的富水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并根据砂体的展布规律将研究区划分为富水性不同的三个区(强、中等和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