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
【6h】

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绪论

一、全球战略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3.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4.关于村落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现状

二、本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1.SUCCESS项目及其研究目的意义

2.研究特点

三、本论文的内容框架

上篇课题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一章中国传统的系统思维及启示

一、“天人合一”观念与系统的互动性

1.人文-生态系统(宇宙自然体系)

2.社会-伦理系统(伦理道德体系)

3.文化-艺术系统

4.建筑环境系统(建筑与园林)

5.结论与启示:

二、“风水”思想与系统的可模拟性

1.“风水”思想与系统的可模拟性

2.聚落的理想“风水格局”

3.住宅的理想“风水格局”

4.“穴”的图式语言

三、“针灸”原理与系统的可调控性

1.原理

2.“针灸”与节点的可调控性

3.启示与假设

四、结语

上篇课题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二章现代系统论与方法论及启示

一、现代系统论

1.系统的概念

2.系统的特征

3.结论与启示

二、复杂系统的自组织方法论

1.理论框架

2.理论要点

3.结论与综述

上篇课题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三章村落系统的自组织模式

一、村落系统的构成

二、村落系统的演变

1.村落的自然态

2.村落的突变

3.村落的理想态

三、村落系统的自组织模式

1.“穴点”与“点穴法”

2.村落形态的自组织模式基本特征

3.自组织模式图景的描述方式

上篇小结:

参考书目:

下篇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性体例研究第四章选点原则与研究步骤

一、选点原则

1.广泛性(多样性)

2.代表性

3.示范性

4.参与性

5.可发展性

二、研究步骤

下篇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性体例研究第五章实验性规划研究

一、河北省衡水地区北苏闸村

1.可持续资源承载量

2.村落的系统关联模式

3.“穴点”及其联系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池塘”--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一)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卡拉OK”广场--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二)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康庄大道”--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三)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村口”--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四)

本节小结:

二、河南省博爱县下伏头村

1.可持续资源承载量

2.村落的系统关联模式

3.“穴点”及其联系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树下”--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一)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河边”--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二)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山上”--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三)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队部”-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四)

本节小结:

三、云南省丽江地区三元村

1.可持续资源承载量

2.村落的系统关联模式

3.“穴点”及其联系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潭边”--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一)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村民活动中心”--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二)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东巴文化研习所”--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三)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村口”--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四)

本节小结:

四、江西省婺源地区下晓起村

1.可持续资源承载量

2.村落的系统关联模式

3.“穴点”及其联系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村口”--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一)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双井的位置及现状”--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二)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河边”--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三)

4.“穴点”的分析与研究“村委会”--微观动态系统的“穴位”法(四)

本节小结:

下篇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性体例研究第六章结论

一、文化型景观更新V.S功能型景观植入——村落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1.概念

2.功能型景观的形成及其危害

3.文化型景观的形成与特点

4.文化型景观的更新:寻求村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5.文化型景观的更新V.S功能型景观植入:对待乡土人文生态景观的谦虚之道

二、村落体系的自组织规划原则

1.村落发展的连续性

2.村落发展的地方性

3.村落发展的多义性

4.村落发展的自控性

5.村落发展的开放性

6.村落发展的全益性

7.村落发展的全息性(类生物性)

下篇小结:

参考书目:

本人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目录(附论文集)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的选题隶属于中欧第五合作框架项目“中国村庄的可持续性前景研究”(SustainableUsersConceptsforChinaEngagingScientificScenarios)项目编号:EuProject:ICA4-2001-10204(简称:SUCCESS项目)。本论文是该项目的独立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今人口的大多数仍然生活在农村,农村建设问题亟关重要。而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建设至今落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农村村落形态建设,大都缺乏科学指导,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村落的建设问题,在学术领域尤其在建筑学领域,不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均缺少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显然,农村的发展和村落建设的道路应当不同于城市建设的模式。本论文探讨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农村村落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农村村落形态的发展模式,试图提出一些参照性的基本原则、思路,并且选择若干村落实例,从中国国情、农村村情出发,结合农村村落现状,作出试点性的规划方案。 论文分为上、下两篇,力求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深度两个层面来诠释可持续性的概念在中国村落发展中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建筑与村落形态四个方面探讨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前景。 论文的上篇为理论篇,即论文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主要是在村落研究中引入传统系统思想和现代系统理论,提供一种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它主要涉及中国传统的系统思维和现代的系统论与控制论思想以及对于村落的演变模式的分析和探讨。村落的可持续性聚居形态的研究是以村落的建筑环境与形态为基础来研究其与村落的生态系统、社会文化系统以及经济系统的互动关联,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性的复杂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国村落形态的演变主要可以分为自然态(渐变型)演变、突变态(间断型)演变和理想态(间跃型)演变三种形式。笔者认为,其中的间跃型演变是以扬弃的方式针对现实性与可能性之间寻求的一种契合的发展模式,也是符合中国特定发展时期的一种村落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 同时,论文进一步提出了村落可持续性系统模式的研究步骤,提出“穴点”与“点穴法”思想、村落自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及其图景的描述方式和建立村落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图谱。图谱的建立将对如何在不同或相似的村落形态中发展和维持其自组织发展模式的个性和特色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论文的下篇为实验篇,即可持续性村落模式的实验性体例研究。通过翔实的调查研究,和特色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论文的下篇为实验篇,即可持续性村落模式的实验性体例研究。通过翔实的调查研究,分别对于河北省衡水市北苏闸村、河南省博爱县下伏头村、云南省丽江地区三元村以及江西省婺源县下晓起村等试点村落的可持续资源承载量以及其村落系统模式中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与建筑环境等四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各个试点村的主要“穴点”空间及其更新与发展模式。通过对于“穴点”空间的整体性调整将重构村落结构形态和村落可持续性的自组织形态发展图式。 对于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建立在对村落自然形成的独特的人文生态模式的认识之上:即对于地方文化、地方知识和地方传统的尊重,认为每个成熟的村落系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和原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与之相协调的社会文化体系,即村落的自然人文生态景观模式。 村落的人文生态景观的更新与改造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城市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条途径将使村落由较为初级的自然态演变逐步发展出更高层次的村落的理想态的自组织演化体系,并建立村落的可持续性的自我更新和发展体系。 最后,论文提出了关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村落模式的自组织规划原则:即村落发展的连续性、地方性、多义性、自控性、开放性、全益性和全息性等七项基本原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