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恢复、演替、再生——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生境营造研究
【6h】

恢复、演替、再生——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生境营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 论

1. 1课题研究的背景

1. 2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 3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1. 4概念界定

1. 5文献综述

1. 6技术路线图

1. 7本章小结

2.湿地恢复、群落演替以及湿地功能性再生相关理论研究

2.1生态恢复学相关理论

2.2群落演替理论

2.3群落系统理论

2.4湿地功能性再生理论

2.5小结

3湿地植物群落生境营造的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3.1植物群落生境营造基础分析

3.2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构建方法

3.3相关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3.4小结

4浐灞湿地生态恢复、植物群落演替、功能性再生分析

4.1浐灞湿地公园自然条件

4.2浐灞湿地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

4.3浐灞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对策

4.4浐灞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演替分析

4.5浐灞湿地公园功能性再生措施

4.6小结

5.浐灞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生境营造研究

5.1浐灞湿地公园现状与植物群落生境营造研究

5.2浐灞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生境营造的内容

5. 3小结

6.浐灞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演替及功能性再生分析

6.1浐灞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演替分析

6.2浐灞湿地公园功能性再生分析

6.3小结

7结论和讨论

7.1结论

7.2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图表索引

附录2——西安浐灞湿地公园植物名录

附录3——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项目实践

展开▼

摘要

植物作为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要素,不仅具有多重生态功能,还具有重要的景观意义,其景观营造是研究城市湿地公园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的重要切入点。因此,本文重点就浐灞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生境营造方法进行研究,并仔细分析生境营造的概念,即通过运用生态恢复学、游憩理论、植物群落演替理论作为依据,经过人为设计对湿地空间进行改造,创造可以为生物及植物演替所需要的生态因子,例如:光照、土壤、地形、水系等生态因子,而创造出的这个环节具有其内在顺序的空间场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工业化建设的需求,迫使灞河周湿地资源锐减,人们不断从河中取沙及大量开垦现状土地,使原有生境严重受到破坏,因此,浐灞湿地现状面积不断减少,植被也相应受到影响。本文是以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现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作为切入点,探索构建植物群落设计方法对浐灞湿地公园进行湿地恢复,从而再生浐灞湿地公园的功能。简而言之,恢复湿地的功能其最直接最生态的方法就是针对湿地植物进行恢复,利用植物的景观功能和自身应有的特性,使之成为湿地景观规划中最具有典型性的因素。通过现状调研,以浐灞湿地公园受到破坏为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湿地类型的划分,湿地类型划分是湿地恢复的前提条件,从湿地生境所具有的特点对湿地进行植物群落生境营造,并构建丰富多样性的植物景观生长环境。
  文章首先归纳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理论,从生态恢复学、群落演替理论、湿地生态学相关原理分析,构建具有物种多样性的植物群落模式,在构建植物群落时从湿地类型生境特点出发,结合不同湿地类型生境设计的水系平面、剖面、地形变化、土壤、环境构成等因子对生境进行建造。针对植物群落生境营造时选择符合湿地生境生长要求的建群优势种,并进行亚优势种植物的确定,同时,在同一湿地的不同主题环境中选择一些凸显主题特色的点景植物,使之能够适宜生长且具有稳定演替的物种来构建植物群落,展现植物群落的群体美。文中的研究成果对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建设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以期对同类型的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大众城市绿地一生境营造模式及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批准号/代码:51278410/E080203,时间:2013.01-2016.12)资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