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适宜性建筑节能技术在济南地区托幼建筑中的研究与实践
【6h】

适宜性建筑节能技术在济南地区托幼建筑中的研究与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1.2课题研究的对象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研究框架

第2章 建筑节能技术在托幼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2.1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2.1.1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概况

2.1.2建筑节能的政策与评价

2.1.3主要节能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2.2托幼建筑设计要素及其室内环境舒适度要求

2.2.1托幼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

2.2.2托幼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规范标准

2.3应用建筑节能技术的托幼建筑案例分析

2.3.1北京奥运村微能耗幼儿园

2.4探寻适宜托幼建筑的节能技术措施

第3章 济南地区托幼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现状调研与分析

3.1济南地区气候地质条件分析

3.1.1气候概况

3.1.2水文地质条件

3.1.3新能源保有情况及应用可能性

3.2对济南地区托幼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调研

3.2.1调研对象的选取

3.2.2调研的方法与内容

3.2.3统计调研结果并总结现存问题

3.3调研小结

第4章适宜性建筑节能技术的探索实践——以山东建筑大学教授花园幼儿园为例

4.1工程简介

4.1.1工程概况

4.1.2设计手法与理念

4.1.3建设用地的场地条件

4.2综合利用适宜性节能技术的方案设计

4.2.1总体规划建筑设计

4.2.2有利于节能的外围护结构设计

4.2.3充分利用新能源的绿色采暖制冷设计

4.2.4清洁节能的绿色通风设计

4.2.5其他节能技术措施

4.3能耗计算与计算机模拟分析

4.3.1建筑节能计算

4.3.2室内物理环境模拟

4.3.3建筑日照时间模拟

4.4施工过程与构造技术要点

4.4.1土建施工

4.4.2系统安装

4.5经济性能分析

4.5.1节能建筑投资回报原则

4.5.2各系统初期投资成本统计

4.5.3工程经济性能总结

第5章适宜性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展望

5.1建筑节能潜力预测

5.2设计理念的推广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关于济南地区托幼类建筑冬季室内物理环境舒适度状况”调查问卷表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面对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我国政府果断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并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据统计,在整个社会能源总消耗中,建筑能耗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发展适宜的建筑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舒适度应是当前社会节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的建筑节能方针主要是针对居住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等能耗较大的建筑类型,而对于托幼类建筑等一般性公共建筑,科研人员一直没有给予重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托幼建筑作为国家人才储备的重要基地,其室内物理环境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但是,据调研,现在大部分的幼儿园仅仅重视提高师资力量等软件设施,往往会忽略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差,建筑能耗高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应用适宜的建筑节能技术,在改善托幼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状况的同时,降低托幼建筑能耗水平。
   论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建筑节能技术在托幼建筑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资料搜集与分析,包括对现阶段主要建筑节能技术的概述,以及托幼建筑设计要素与室内环境舒适度标准,然后分析北京奥运村微能耗幼儿园优秀范例,总结出适宜托幼建筑的节能技术策略,为工程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其次,以济南地区全日制托幼建筑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实地调查和问卷访问,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以了解其室内物理环境现状,分析现有托幼建筑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适宜该地区托幼建筑的节能设计策略。
   然后以笔者所参与设计的山东建筑大学教授花园幼儿园为工程实践,将前期总结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进行节能计算与模拟分析,检验设计方案预期能达到的效果,并全程跟踪建筑的土建施工过程,了解各节能系统细部构造要点。随后详细统计建筑中所采用的系统与设备的初期投资,分析其经济性能与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更为完善可行,能有效改善托幼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设计与技术策略,为今后托幼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的大量应用打下基础。并将总结出的设计策略向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公共建筑类型推广。
   希望本文研究所得的结论,可以为寒冷地区托幼建筑的生态设计提供参考,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节能的生活学习环境。于此同时,也希望论文中总结的几点适宜性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策略,能够对建筑生态设计与节能研究工作的推广有所帮助,为降低建筑能耗做出一定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