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曼荼罗空间意向启迪的藏区城镇与建筑设计初探
【6h】

曼荼罗空间意向启迪的藏区城镇与建筑设计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2课题的提出

1.3课题研究现状

1.4课题相关概念的限定

1.5研究目的及意义

1.6研究方法

1.7研究框架

2符号的诠释——解读曼荼罗空间意向

2.1符号学的理论

2.2曼荼罗的符用

2.3曼荼罗的符构

2.4曼荼罗的符义

2.5小结

3曼荼罗空间意向在藏区城镇与建筑设计应用方法初探

3.1适用性分析

3.2概念设计:从曼荼罗的“原型”到“类型”

3.3方案设计:基于实践的“限定”与“补充”

3.4小结

4曼荼罗空间意向在藏区的实践——金珠镇城镇设计

4.1前期分析

4.2构思的缘起

4.3概念设计

4.4方案设计

4.5小结

5结语

5.1论文的结论与创新

5.2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追求时代感和现代风格造成了藏区从城市到建筑地域性特点的缺失,历史的教训与地区文化觉醒背景下,传承地域性无疑成为在藏区的城镇以及建筑设计中构思的起点。
  在挖掘藏区地域文化之时,一个独特又影响广泛的符号——曼荼罗,进入了研究视野。在藏区除了能看到壮丽的自然景观之外,还会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藏传佛教宗教氛围,而曼荼罗正是源于藏传佛教,并在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与意义。
  曼荼罗的空间意向能否用于藏区城镇或者建筑的设计实践?从已有的案例中我们就可以获得肯定的答案。笔者认为曼荼罗之于藏区城镇与建筑的设计,如同一座构思源泉的宝库,但尚待开启。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引入成熟合适的理论体系,来探索其空间意向在藏区城镇与建筑应用的理论,而不是止于对现状的总结。在曼荼罗空间意向的应用中,无论是建筑还是城镇,最终其形式都应该既有多样性又有相似性,而这与类型学的观点不谋而合。类型的特性决定了在类型之前必然存在一个原型,因此在研究具体的策略方法时,必须预设一个原型作为设计的起点与锚点,这个原型也就是曼荼罗的空间意向。曼荼罗涉及到多个领域,拥有一个庞杂的系统,从不同角度研究,有不同的内容及意义,加之其本身的宗教色彩又带有了一定程度的夸张,使曼荼罗的概念模糊而复杂。因此,我们不可能从宗教、哲学、艺术等更多的领域完整的论述曼荼罗,而是既要过滤掉无用的信息,又能系统深入的提取需要的信息。因为曼荼罗的空间意向在城镇或者建筑的应用中,都是以空间形态作为首先介入的因素,因此,通过符号学理论框架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论文借助符号学中符用、符构、符义的理论框架来系统的解释曼荼罗,提取需要的信息。在曼荼罗符用的层次,从宗教、心理学、艺术三个角度分析其起源与发展的脉络;在曼荼罗符构的层次,从几何图形、色彩关系、构图秩序三个角度总结曼荼罗的特点;在曼荼罗符义的层次,从能指有所指两个角度研究了其所表达的表象内容与深层的宇宙观念。
  其次,综合曼荼罗符号学层面的研究成果与类型学的理论,总结曼荼罗空间意向应用的方法策略。通过分析曼荼罗与藏区城镇建筑的内在关联以及其应用价值,为曼荼罗空间意向应用范围及方式的拓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撑;根据曼荼罗符号中符构与符义的有效信息,论述了曼荼罗原型所具有的模糊形态与清晰意向,并结合类型学与符号学的表达方式将曼荼罗原型到类型的类推手法概括为摹仿、拓扑、解构、重复、隐喻几种;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应用中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从城镇、建筑两个层面分析了曼荼罗空间意向的实践策略。
  最后,结合笔者在藏区经历的城镇实践项目,从整体到局部详细的介绍了曼荼罗空间意向从概念到方案的应用方法、面对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并且,总结了本文的成果与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