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榆林古城传统四合院空间形态的地域性研究
【6h】

榆林古城传统四合院空间形态的地域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概述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4目的和意义

2形成与演变

2.1概念阐述

2.2形成与演变

2.3现状与问题

2.4小结

3榆林古城传统四合院空间的类型与构成要素

3.1四合院空间的类型分析

3.2与周边空间的类型关系

3.3四合院空间要素构成

3.4小结

4自然环境的地域特征

4.1榆林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4.2院落空间的地域特征

4.3房屋建筑的地域特征

4.4小结

5人文环境的地域特征

5.1榆林地区人文环境概况

5.2院落空间的地域特征

5.3房屋建筑的地域特征

5.4小结

6材料构造技术的地域特征

6.1榆林地区的自然资源概况

6.2建筑构造

6.3装饰技术

6.4小结

7结论

7.1主要成果

7.2主要创新

7.3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表录

图录

附录

读研期间参与设计的项目

附表

附图

展开▼

摘要

榆林古城传统四合院,存世六百余年,有着灵活的空间组合,多样的空间构成和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但由于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人口密度的爆发性增长,导致传统四合院的空间逐渐无法满足现代功能需求,出现了各种自发的以现代建筑设计为原则的改造,人为的割裂了它与环境的有机联系,使其地域特征丧失殆尽。有鉴于此,提出命题,旨在让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地域性得以重建和识别。
  本文以榆林古城传统四合院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榆林古城进行实地考察测绘和采访调研,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同类型研究的相关科研成果,对该地区的传统四合院空间的形成与演变,类型与构成,材料与技术等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建筑学、环境行为学、地域生态学等多种学科手段,对其空间所承载的地域生活常态进行共时性分析,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地域性,建立空间形态的“形式-技艺-内容”相互对应的逻辑关系。就四合院空间形态的形式特征,从形成与演变、类型与构成要素两个角度展开分析;通过探讨基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的行为心理需求与四合院空间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其内在的内容与形式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四合院空间形态由内容到形式的转换过程,即地域材料构造技术研究,建立“形式-技艺-内容”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得出如下结论:榆林古城四合院空间形态的形式、技艺、内容都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相互对应的逻辑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