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6h】

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研究对象

1.5研究慨况

1.6研究中概念解析

1.7论文主要创新点

2秦岭北麓太平河自然概况研究

2.1秦岭北麓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2.2太平河自然概况

2.3本章小结

3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3.1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分区概况

3.2研究方法

3.3河道“渠化”段植物群落配置研究

3.4过渡段植物群落配置研究

3.5河道“非渠化”段植物群落配置研究

3.6三段河道植物群落配置现状对比分析

3.7本章小结

4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植物群落配置评价方法

4.1研究区域分析

4.2评价内容与特点

4.3评价方法的选取

4.4评价指标确立

4.5本章小结

5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植物群落配置优化模式构建

5.1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植物群落配置现状的不足

5.2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优化

5.3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植物群落配置优化模式营建

5.4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I 图录

附录I-II 表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由于各种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秦岭北麓太平河流域的生态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河道“渠化”、污染,造成河岸廊道内的植物群落逐渐退化,影响了秦岭北麓太平河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由于太平河山地段相关研究较多,而平原段研究甚少,所以本文对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河流植被作为最重要的自然“本底”,在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稳定,满足生态功能,形成地域特色的景观文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河流两岸是自然要素密集,人文情怀浓厚,生态过程丰富敏感的区域,因而在自然过程与人为干扰的双重作用下,如何使沿岸植被生态景观在人工化,生态化进程中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1]所以,为了保障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发展,应该对被破坏的河流廊道进行科学合理的近自然恢复,构建出适合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河流廊道的植物配置模式。
  首先,在此背景下对秦岭太平河自然地理环境、水、植物、森林、土地、矿产资源概况做一简要论述,选取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内相对稳定的典型植物群落,结合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的特殊地理环境,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分析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两岸植物群落的现状,包括物种组成、群落类型、群落结构、植被分布规律,在植物生态学理论指导下,探明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现状。
  其次,根据以上研究分析为基础,从物种组成、群落结构、配置模式等方面对太平河平原段河道“渠化”段、过渡段和“非渠化”段进行对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索出造成不同地段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文因素的差异。随后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评价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植物群落,揭示出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树种单一、群落结构简单、林冠结构变异大、结构层次简单等。
  最后,通过研究,针对秦岭北麓太平河平原段具体情况,找出其内在的问题后,依据优化原则,构建出解决太平河平原段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相关问题的策略方法:在研究区增加乡土树种,提高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改善植物群落的结构,使植物群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加大适应值高的建群种、优势种及其他乡土物种的比例,提高植物群落的自然度;增加在人工群落中大规格的乡土乔木的数量,提高植物群落的覆盖度,优化植物群落结构,注重考虑高、中、低等级植物的个体数和物种分布概况;在植物群落结构层次缺失的地段,人工植物群落需要进行乔灌草藤复层结构的完善,调整群落中不同层次植物的密度,提高人工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垂直结构的自然度,以达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进而构建多种功能型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