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传承村落共生保护研究——以陕西凤翔六营泥塑村为例
【6h】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传承村落共生保护研究——以陕西凤翔六营泥塑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方法及内容

1.7 创新点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传承村落的共生关系

2.1 理论基础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2.3 非遗共生的传承村落特征

2.4 非遗与其传承村落关系辩证

2.5 非遗与其传承村落共生的适用性及意义

2.6小结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村落的空间特征解析——以凤翔六营村为例

3.1 泥塑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3.2 凤翔泥塑村空间特色生产逻辑

3.3 内生式演化与村落空间的基底

3.4 介入式演化与街巷空间的特色

3.5 多因素演化与院落空间的特色

3.6 凤翔泥塑手工艺与传统村落的关系与矛盾

3.7 小结

4 凤翔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传承村落共生保护方法

4.1 共生保护的动力机制

4.2 共生保护的目标理念

4.3 共生保护的多元模式

4.4 共生保护的空间实施策略

4.5 共生保护的发展实施保障

4.6 小结

5 凤翔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物质空间共生保护设计

5.1 村落整体空间改造与更新

5.2 生产与生活空间改造与更新—典型泥塑艺人家庭院落

5.3 经营与生活空间改造与更新—典型泥塑农家乐院落

5.4 展示与研发空间改造与设计——创新工作坊院落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在漫长的社会演进中,中华民族各地留存了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仅是人类智慧的象征,同时也是民族特色记忆的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无法独立存在的遗产类型,其价值主体往往具备非物质性的特征,但呈现出的形式却是物质性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依靠一定的文化载体才能生存、发展,表现出文化的活态性,所以文化载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本文以陕西凤翔六营泥塑村为例,将研究视角聚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村落上。当村落空间作为文化载体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村落空间之间的联动关系,并且剖析在非物质文化影响下传承村落现状所形成的空间体系。同时引入互利共生理论,在充分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承村落的共生内涵下,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传承村落共生保护内、外在动力机制的明晰,提出在共生保护下的发展目标、理念以及保护模式,进而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村落共生保护的策略,以此架构共生保护的保障体系。
  最后,在理论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论述凤翔泥塑制作工艺与村落空间之间的联系,从村落环境、街巷格局、院落布置三个层面入手,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手法及改造策略,以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物质空间保护在今后的发展中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村落能够建立“共存、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