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安杜陵原地貌特征对周边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
【6h】

西安杜陵原地貌特征对周边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研究对象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论文研究框架

2.相关理论及研究基础概述

2.1城市空间格局理论相关研究

2.2 中国地景文化理论相关研究

2.3西安地区的历史地貌特点

2.4 杜陵原的代表性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2.5 小结

3 杜陵原历史发展及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3.1 杜陵原历史发展总述

3.2 周秦时期的杜陵原

3.3汉唐时期的杜陵原

3.4 明清至90年代以前的杜陵原

3.5 小结

4 90年代以来杜陵原地貌与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影响

4.1 杜陵原地貌现状及特征

4.2 杜陵原地貌与城市空间格局总体演变

4.3 杜陵原地貌与城市空间物质要素演变

4.4 杜陵原地貌与城市空间非物质要素

4.5 杜陵原对城市空间格局影响要素的分析评价

4.6 小结

5 杜陵原特色地貌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5.1 针对杜陵原的未来协同发展对策

5.2 建立杜陵原等台塬的和谐发展理念

5.3 杜陵原等台塬未来发展趋势

5.4 小结

6 结语

6.1 结论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城市的发展历经了多次变革和完善,也因此遗留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历史古迹,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安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具有山、塬、冈、坡等地貌类型,其中黄土台塬是西安平原上的特色地貌,从古至今以其高爽的地势承担不同的功能。不仅具有自然地形优势,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发展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城市不断扩张,原有的地貌和古城的风貌受到破坏,城市千篇一律,特色逐渐消失。本论文通过对西安东南部边缘地带白鹿原、神禾原、杜陵原三个台塬的详细对比,选取出杜陵原为研究对象,梳理随着时代变迁杜陵原的历史发展和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总结出杜陵原自身的地貌特征和地景文化内涵,并对当前城市空间格局与杜陵原的契合度进行评价,探究地貌从自身特征和文化内涵对城市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并推导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杜陵原以及整个台塬地貌未来协同发展的对策和理念。
  论文首先进行了城市空间格局和中国地景文化相关理论的综述,在城市选址和风水营城的背景下,提出黄土台塬这一西安小平原的特色地貌,梳理了西安东南边缘杜陵原、白鹿原、神禾原这三个台塬的共同形态特征、背景和历史发展,进行比较总结,得出本文研究对象杜陵原的独特之处。第二,选取杜陵原及其周边片区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查阅、实地调研和图片绘制,分析周秦汉唐直至90年代以前这段历史时期,杜陵原在历史城市中的特征与功能,和对应时期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第三,通过对研究范围上几个重点片区包括杜陵保护区域、航天产业基地、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等进行现状分析,总结杜陵原的现状地貌特点和蕴含的地景文化特质,通过Mapping图示方法,重点分析90年代以来杜陵原周边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变化,从建成区范围、道路路网、开放空间、居住空间、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工厂厂区和文保教育空间等物质要素和地貌感知、视觉通廊等非物质要素入手,得出90年代以来的演变特征和模式。第四,根据地貌与城市空间格局要素的叠加,探究地貌从自身和文化内涵两方面对城市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进行地貌与城市空间的契合度评价并发现问题,探寻地貌与城市发展的关联性。最后针对问题和杜陵原的生态、景观以及地景文化价值,提出杜陵原以及此类台塬地貌如何与当代城市的发展相结合,并展望未来。

著录项

  • 作者

    何希萌;

  •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学科 风景园林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晖;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
  •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地貌特征; 文化内涵; 契合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