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奥氏体耐热不锈钢310S的高温氧化行为及氧化机理
【6h】

奥氏体耐热不锈钢310S的高温氧化行为及氧化机理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金属高温氧化理论

1.2.1金属抗高温氧化的意义

1.2.2金属高温氧化动力学

1.2.3耐热不锈钢高温氧化机理研究进展

1.3耐热不锈钢

1.3.1耐热不锈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1.3.2 耐热不锈钢的分类

1.3.3 铁素体耐热不锈钢

1.3.4 奥氏体耐热不锈钢

1.4课题提出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课题的研究内容

2.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实验材料的准备

2.1.1 310S奥氏体不锈钢试样的准备

2.1.2坩埚的焙烧

2.2实验方法

2.2.1实验装置

2.2.2实验过程及方法

2.3主要仪器及表征手段

2.3.1 金相分析(OM)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3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

3. 310S钢高温恒温氧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3.1氧化动力学分析

3.2 氧化膜微观结构分析

3.2.1 800℃时氧化膜微观结构分析

3.2.2 900℃时氧化膜微观结构分析

3.2.3 1000℃时氧化膜微观结构分析

3.2.4 1100℃时氧化膜微观结构分析

4.310S不锈钢高温循环氧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前,火力发电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而大容量、高参数的“超超临界发电”更是成为了提高火力发电效率的有效途径。这对火力发电机组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火力发电机组用钢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以奥氏体耐热不锈钢310S为研究对象,对其在800℃、900℃、1000℃、1100℃和1200℃下的恒温氧化和循环氧化行为分别进行了研究,并采用OM、SEM、EDS、XRD等表征手段,对氧化膜的组织和结构进行了分析,依据氧化热力学和动力学对其氧化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掌握了310S不锈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对已用于火力发电机组锅炉用的310S钢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310S不锈钢在800℃、900℃、1000℃、1100℃和1200℃各温度下恒温氧化和循环氧化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抛物线定律,即Wagner氧化理论。说明310S钢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氧化性能,当氧化温度升高时,其氧化速率和氧化增重不断增加;当氧化时间增长时,其氧化速率不断减小,直到氧化后期基本趋于平稳。 310S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在各温度下的氧化产物均为片状或棒状的Cr2O3和八面体状的MnCr2O4,且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和氧化时间的延长,Cr2O3的含量不断减少,MnCr2O4的含量不断升高。310S奥氏体耐热钢在各温度下的氧化膜出现了分层现象,外层由尖晶石结构的MnCr2O4组成,中间层由Cr2O3组成,内层由深入基体的内氧化而产生的SiO2组成。且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氧化膜厚度不断增加,当温度为1100℃时,Cr2O3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内氧化。 310S不锈钢在800℃至1200℃的恒温氧化和循环氧化时,均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氧化性。氧化生成致密的MnCr2O4,Cr2O3和SiO2能够阻止氧化的进一步进行。但由于内层的SiO2不连续且易产生深入基体的内氧化,故氧化膜局部出现裂纹或脱落现象。各温度下,循环氧化与恒温氧化生成的氧化产物及表面形貌均类似,只是循环氧化时表面起伏较大,且尖晶石结构的MnCr2O4含量较高,说明该钢具有良好的耐循环氧化性能。 由金相组织分析可知,高温氧化后310S不锈基体晶粒迅速长大,且有第二相析出。在800℃、900℃时析出大量第二相,部分沿轧制方向分布,可能为σ相或碳化物;而1100℃和1200℃时,内氧化产生的微量氧化物在晶界上分布数量明显减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