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安市甘泉县下寺湾初级中学更新改建设计研究
【6h】

延安市甘泉县下寺湾初级中学更新改建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1.1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论文研究的目的

1.1.3论文研究的意义

1.2论文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关键概念界定

1.2.1论文研究的对象

1.2.2论文研究的范围

1.2.3关键概念的界定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中小学设计研究现状

1.3.2建筑改造设计研究现状

1.3.3中小学改扩建研究现状

1.3.4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1.4设计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4.3研究框架

1.5本章小结

2 中小学建筑的发展及相关理论

2.1我国近代以来中小学校园建筑发展简述

2.2我国中小学建筑的发展趋势

2.2.1适应教育发展变革

2.2.2集约化、注重经济性

2.2.3智能化、信息化

2.2.4空间多元化、互动化

2.2.5品牌鲜明性、特色性

2.3国内外中小学教学空间分析

2.3.1教育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普通教室发展历程

时期

特点

图示

呆板式矩形教室,适应编班授课制,是教学空间的主流形态,与之相适应的是“秧田式”座位排列法,学生的独立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矩形教室的基础上增加阳台和角落空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别辅导和学生活动的需要,在差别化和个性化教育方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早期开放教室形式,逐渐取消了固定班级,普遍采用以年级为单位的开放式教学,教学活动按年级划分学习组团

第四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年级学区形式,开放式教学空间设计不断成熟和完善,并且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日本的新型教学空间特点是保留

第五阶段:

开放教学空间的发展形式,年级学区与早期开放教室相比,在减少不同授课方式之间的相互干扰方面进行了很大改

2.3.2 国内外中学普通教室面积标准比较

国家

人均面积(㎡)

欧美

70-92.9

28

2.5-3.3

日本

75.9

40

1.69

中国

67

45-50

1.34-1.49

2.3.3 国外当今中小学教育空间特征分析

2.4中学校园住宿空间发展趋势

形式

特点

图示

长廊式

公共走廊服务一侧或两侧居室,且居室数量大于5间。走廊空间过于单调,没有交流空间,且由于走廊长度的原因

短廊式

公共走廊服务一侧或两侧居室,且居室数量小于5间。较之长廊式宿舍,短廊式空间相对优化,走廊的通风、采光

单元式

楼梯、电梯间服务几组居室组团,每组居室分隔为睡眠和学习两个空间,或者每组居室是睡眠和学习合用一个空间

公寓式

宿舍设有必要的管理用房,如值班室、储藏室等,为居住者提供床上用品和其他生活用品,实行缴纳费用改的管理

2.5中学校园更新改造的原则

2.5.1适应教育发展原则

2.5.2整体性原则

2.5.3多样性原则

2.5.4合理再利用原则

2.6本章小结

3 甘泉县下寺湾初级中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下寺湾初级中学现状概况评述

3.2 地域环境分析

3.2.1 自然资源

3.2.2 区域环境

3.2.3建筑特征

石材

黄土

涂料

3.3下寺湾初级中学现状分析

3.3.1教学区功能构成

3.3.2生活区功能构成

3.3.3室外空间分析

3.3.4校园景观分析

3.3.5运动操场现状

3.3.6校园道路交通分析

3.3.7校园停车现状

3.4校园现有建筑特征分析

3.4.1建筑形态

3.5相关案例分析下的启示

3.5.1山西兴县120师学校

3.5.2天津西青区张家窝镇小学

3.5.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小学

3.5.4北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

3.5.5案例总结

3.6改扩建设计手法

形式

特点

案例

同质同构

运用相关的材质、建筑语言,改建后建筑形态统一,与原有建筑相呼应。

异质同构

新建建筑采用与原有建筑材质不同,但构成、形式相近,新旧之间产生异曲同工的效果。

同质异构

运用相关的材质语言,在形式与构成上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新旧建筑有所区别。

异质异构

新建建筑运用的材料的形式都与原建筑不同,以对比的形式完成与原建筑的对话。

形式

特点

案例

层次保留

将旧建筑有特点、重要的节点和构造保留,以原真性的处理方式,提高旧建筑的可读性。

新旧分离

当新旧材料并置时,相互隔离新旧材料和构造,对原有建筑的结构、肌理破坏最小,体现了对原有建筑与场所的尊

肌理弥合

以和原有建筑色彩相近的新材料运用一定的施工手段,将新旧材料整合在一起,新旧建筑统一,但新旧建筑材料所

3.7项目面临主要问题

3.7.1下寺湾初级中学的教学现状和甲方的项目意见要求

3.7.2本案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

调研对象

研究范畴

现存问题

校园规划布局

总体布局

现有校园划分为学习区、生活区、活动区,三部分之间布局散乱,缺乏完整性、协调性;生活区、学习区、后勤相

校园功能构成

校园内部流线

建筑平面布置

单体建筑

教学楼与宿舍楼都采用单外廊的布置形式,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且教室、宿舍面积不达标,教育设施不齐全;空

建筑空间氛围

建筑造型

建筑立面

建筑材质

室外活动场地

室外空间

由于校园规划的弊病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室外空间被无序的建筑切割成小面积、难以利用的场地,没有形成完整的

景观布置

停车场

运动场

3.7.3本项目研究的中学改扩建难点

3.8本章小结

4 下寺湾初级中学校园更新设计方案

4.1项目设计定位

4.1.1设计理念

4.1.2设计内容

4.2设计任务书

4.3前期多方案设计探讨

4.3.1校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4.3.2校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4.3.3中学教学空间与宿舍空间设计

4.4项目造型设计方案比较

4.4.1造型一

4.4.2造型二

4.4.3对比分析造型一与造型二

4.5方案设计成果

4.5.1教学楼设计

4.5.2宿舍楼设计

4.5.3外部空间设计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