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特征研究及其景观优化构建——以济南南部山区为例
【6h】

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特征研究及其景观优化构建——以济南南部山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区域概况

1.5.1 地理位置及范围

1.5.2 地质地貌

1.5.3 气候水文

1.5.4 土壤植被

1.5.3 社会经济概况

1.6 国内外发展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2.1 研究区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植被群落各层植被重要值

2.3.2 物种多样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植物群落类型生态功能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区域概况

3.3 试验设计

3.4 分析方法

3.4.1 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3.4.2 枯落物持水性能的测定

3.4.3 枯落物蓄积量的测定

3.4.4 不同植被类型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

3.5 结果与分析

3.5.1 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

3.5.2.枯落物积蓄量及持水性能的分析

3.6 不同植被类型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分析

3.6.1 隶属函数法评价指标的确定

3.6.2 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植被类型

3.7 小结

第4章 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景观优化构建

4.1 植被现状存在的问题

4.1.1 植被覆盖度低

4.1.2 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4.1.3 群落功能差异大

4.1.4 人为干扰频繁

4.2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4.2.1 满足用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4.2.2 考虑景观艺术的需要

4.2.3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4.3 石灰岩山地的植被景观优化设计分析

4.3.1 植被恢复模式物种的确定

4.3.2 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景观优化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济南市南部山区石灰岩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石灰岩山地的人工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以及生态功能效应的调查分析研究,探讨了济南市石灰岩山地最佳植被恢复群落类型,并根据调查对适应性树种进行合理配置,提出相应的植被景观优化方案,旨在为石灰岩山地生态林营造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构建生态效益高、物种多样性丰富、结构合理的植被群落以及为丰富南部山区山体景观、繁荣山区生态旅游提供新的途径。
   研究结果表明:
   (1)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主要林分类型中乔木层共有18科27属,灌木层中共有18科22属,出现植物属较多的科是榆科和漆树科;在主要林分类型中,灌木和乔木层中的植物几乎都是阳性树种,乔木层中黑松、侧柏目前是林分中的重要优势树种,灌木层中黄荆占绝对主体地位,草本层中建群种主要有黄背草、细秆羊胡子和荆条幼苗等。
   (2)根据调查情况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可分为四种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草丛。物种总数呈现灌草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的规律。但就各层次而言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物种数最多,阔叶林各层物种数均最低。灌草丛灌木物种和草本物种最为丰富。
   (3)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四种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综合度指数比较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灌草丛>针叶林>阔叶林;丰富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灌草>针叶林>阔叶林丛。均匀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草丛>阔叶林。综合来说,针阔混交林的群落特征值均为最高,灌草丛次之,针叶林、阔叶林的各项指数明显降低,与灌草丛相差不大。
   (4)济南南部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在生态服务功能上针阔混交林综合评价指数最高,最低的为灌草丛,阔叶林小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是群落演替的较高阶段。
   (5)综合考虑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对济南市社会发展整体影响,以及南部山区目前植被状况,在植被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生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五种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景观优化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