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非刑罚处罚方法探析
【6h】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非刑罚处罚方法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第2章 非刑罚处罚方法概述

2.1 非刑罚处罚方法的概念和特征

2.2 非刑罚处罚方法的性质和理论基础

2.2.1 非刑罚处罚方法的性质

2.2.2 非刑罚处罚方法的理论基础

2.3 现行刑法关于非刑罚处罚方法的规定

第3章 和谐社会背景下非刑罚处罚方法的理性分析

3.1 和谐社会的含义以及非刑罚处罚方法的产生原因

3.2 和谐社会背景下非刑罚处罚方法的存在价值

3.2.1 非刑罚处罚方法的认识论价值

3.2.2 非刑罚处罚方法的社会效益价值

3.2.3 非刑罚处罚方法的人权保障价值

第4章 我国在适用非刑罚处罚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4.1 立法规定模糊

4.2 司法不够重视

4.3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4.4 重刑主义思想的影响

第5章 非刑罚处罚方法的法律完善

5.1 立法方面:增加非刑罚处罚方法的种类

5.2 司法方面:完善非刑罚处罚方法的司法适用

5.3 监督方面: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5.4 思想方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当代世界刑法改革运动的兴起,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受到了司法工作者越来越多的重视。现阶段,我国的司法机关判处犯罪分子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有两种,即:刑罚处罚和宣告有罪,但免于刑罚处罚。非刑罚处罚方法属于第二种方式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是刑罚手段的必要和有益补充,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除了第一章引言之外,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非刑罚处罚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非刑罚处罚方法的法律性质和谦抑、人道、个别化的理论基础,以及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具体的非刑罚处罚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我国的非刑罚处罚方法进行了理性分析,本部分以和谐社会为研究背景,对我国非刑罚处罚方法的产生原因和存在价值进行了论述,具体包括:认识论价值、社会效益价值、人权保障价值。第三部分提出了我国现行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存在的几点问题,具体有:立法上规定的较模糊,人们认识不足;司法上不够重视,未明确规定非刑罚处罚方法的司法适用程序;监督上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导致非刑罚处罚执行不力;思想观念上受重刑主义思想的影响。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具体包括:立法方面,针对我国现行的关于非刑罚处罚方法种类的规定较少,提出了三种新型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司法方面,规范非刑罚处罚方法的司法适用程序,并且将非刑罚处罚方法的适用对象扩大到未成年人和单位;监督方面,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督促非刑罚处罚真正落实到位;思想方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主要是针对两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校学生和农村居民来进行公平正义的法治思维的培养。 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非刑罚处罚方法的规定不应成为一纸空文,我们应该顺应刑罚轻刑化的世界趋势,充分发挥非刑罚处罚方法在教育和改造犯罪分子方面特有的优势,使其成为降低我国刑事犯罪率的一项重要的手段,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著录项

  • 作者

    周倩;

  •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祥金;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法律;
  • 关键词

    和谐; 社会背景; 非刑罚处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