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PON系统中前向纠错技术的研究及其编译码器的VLSI设计
【6h】

EPON系统中前向纠错技术的研究及其编译码器的VLSI设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 EPON系统概述

1.2 EPON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FEC技术在EPON中的应用意义

1.4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前向纠错技术在EPON中的应用研究

2.1 FEC技术简介

2.2 EPON中FEC子层所处位置

2.3 EPON中FEC采用的编码码型

2.4 EPON中FEC编码的帧结构

2.5 EPON中FEC的主要功能及其存在利弊

2.6 EPON中FEC编译码模块框图及外部I/O接口

2.7小结

第三章RS编译码算法

3.1 RS码概述

3.1.1线性分组码基本理论

3.1.2伽罗华域运算规则

3.1.3 RS码定义、性质及特点

3.2 RS编码算法

3.3 RS译码算法

3.4 小结

第四章RS编译码器设计

4.1 RS编码器设计

4.1.1 RS编码器结构

4.1.2 RS编码器设计方案

4.2 RS译码器设计

4.2.1 RS译码器结构

4.2.2 RS译码器设计方案

4.3 小结

第五章功能验证与逻辑综合

5.1 功能验证

5.1.1功能验证的概念

5.1.2功能验证的方法

5.1.3 RS编译码器功能仿真验证

5.2逻辑综合

5.2.1逻辑综合的概念

5.2.2逻辑综合的方法

5.2.3 RS编译码器自动逻辑综合

5.3 小结

第六章结束语

6.1 回顾与总结

6.2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利用PON的拓扑结构实现Ethernet的接入,是一种新型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即FEC)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被IEEE 802.3ah EFM(Ethernet For the First Mile,以太网第一英里)工作组创造性地应用到EPON中。 本文首先概述了EPON系统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介绍了FEC技术在EPON中的应用意义,然后详细研究了FEC技术在EPON中的应用原理和实现机制,阐述了适合EPON中FEC所采用的RS码的基本理论,分析了RS编译码算法及实现原理,重点探讨了RS(255,239)编译码器的VLSI设计,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和模块化(Modulax)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其总体设计结构和设计方案,通过采用Pipeline(流水线)技术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并对变量有限域乘法器进行了结构优化,进而降低了译码器的硬件实现复杂度,同时利用Verilog HDL完成了对RS(255,2391编译码器的RTL(Register Transfer Level,寄存器传输级)级设计描述。接着使用Synopsys公司的RTL级设计仿真验证工具VCS对其进行了功能仿真验证,随后基于Atheros 0.13μm CMOS工艺标准单元库,使用Synopsys公司的逻辑综合工具DC(Design Compiler)对编译码器的RTL代码进行逻辑综合,并消除了其RTL设计中的时序违规(Timing Violation)。最后通过对功能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所设计RS(255,239)编译码器的正确性,且其正常工作时的最高时钟频率可达277MHz,完全达到并超出了EPON系统所需的125MHz的性能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