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接入网协议栈控制平面的隐蔽信道研究与实现
【6h】

基于接入网协议栈控制平面的隐蔽信道研究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通信安全是保证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的关键。传统密码学通过加密确保了通讯内容的安全,但未对通讯过程进行保护,暴露了通信的元信息,使攻击者对通讯内容的截获和破解成为可能。隐蔽信道在传统密码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通讯过程的保护,提供了高安全场景下的秘密通信方式。本文研究面向5G接入网的隐蔽信道,解决传统隐蔽信道因用户数据通信行为引起检测者关注而导致隐蔽性低的问题,因隐蔽信息不可靠传输而导致鲁棒性低的问题。 针对传统隐蔽信道使用用户数据作为隐蔽载体,使检测者通过通讯行为检测出隐蔽通信导致隐蔽性低的问题,本文基于5G接入网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相分离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控制平面信令的隐蔽载体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隐蔽信息编码方法,构造了基于接入网控制平面的隐蔽信道,实现了与用户数据无关的隐蔽通信,提高了隐蔽性。 针对传统隐蔽信道因缺乏差错控制机制,使通信双方隐蔽信息不一致导致鲁棒性低的问题,本文基于RLC层的AM传输模式,结合窗口机制设计了隐蔽信道的差错控制方法,实现了隐蔽信息的可靠传输,提高了鲁棒性;针对传统隐蔽信道容易被检测方法检测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熵调节的抗检测方法,实现了隐蔽信道信令概率分布和正常信道一致的效果,使基于相对熵的检测方法失效,提高了抗检测能力。 本文基于OAI平台设计和实现了接入网控制平面的隐蔽信道,并通过实验结果对该信道的隐蔽性和鲁棒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隐蔽信道可以抵抗基于相对熵的检测方法,使隐蔽通信行为不被检测方法发现,验证了隐蔽性。同时,在通信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保证了发送方和接收方隐蔽信息的一致,验证了鲁棒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