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隐喻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6h】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隐喻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1.3.2 国内研究动态和水平

1.4 课题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基本结构

2 认知心理学与隐喻思维模式

2.1 认知心理学概述

2.1.1 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

2.1.2 认知心理学与逻辑数学

2.1.3 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模拟

2.2 隐喻概述

2.2.1 隐喻研究的历史回顾

2.2.2 隐喻研究的国内动态和水平

2.2.3 隐喻产生的心理学基础

3 隐喻与艺术设计

3.1 隐喻与符号学的关系

3.2 隐喻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3.2.1 隐喻与艺术设计

3.2.2 隐喻在文字设计中的应用

3.3 隐喻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3.3.1 隐喻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3.2 隐喻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

3.3.3 隐喻在生活用品设计中的应用

4 隐喻在艺术设计中产生的过程和受众解构

4.1 设计师到受众

4.2 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与传统观念中的隐喻的符合程度

4.3 受众的文化、地域、宗教等的差异

4.4 受众到设计师

5 隐喻在设计中的评价

5.1 隐喻在艺术设计中的可接受性评价

5.1.1 源与靶之间的相似性

5.1.2 隐喻的单向明了和直接性

5.2 隐喻在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审美评价

5.2.1 流行元素的采纳

5.2.2 受众所产生的审美印象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观点

6.2 本文的特色和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认知心理学近年来是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认知心理学区别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不是从个人的外在的行为的表现来研究内在的心理过程,而是研究大脑在信息加工上对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内部过程。而隐喻这个在西方学术界倍加推崇的语言学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引进和探讨的阶段。对于隐喻在艺术设计领域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没有统一的理论进行指导。
   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从隐喻产生的心理机制出发初步探讨了隐喻产生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条件,探讨了隐喻在艺术设计中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以及隐喻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隐喻接受的条件。进而从隐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隐喻在艺术设计领域中多个方面的应用,隐喻在艺术设计中的认可和隐喻在不同的设计艺术中的使用以及产生的心理基础。
   本研究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隐喻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隐喻是一种思维形式,以及人们对隐喻使用的广泛性。
   2、隐喻产生的心理学基础--通识。研究隐喻的使用者是如何通过隐喻来实现隐喻接受的过程。
   3、隐喻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隐喻在设计中的体现以及在使用隐喻时艺术设计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具体通过艺术设计的几个方面进行剖析:①隐喻与文字设计,包括广告语、标语和指示语②隐喻与图形设计,包括计算机界面设计、招贴设计设计③隐喻与产品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和生活用品的设计。
   4、隐喻在艺术设计中的评价。探讨了隐喻的使用效果,和使用隐喻的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①隐喻是人们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交流的过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心理现象。隐喻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人们得以成功进行交流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人群根据其文化背景,历史因素,地理环境都有不同的隐喻习惯即隐喻的思维模式和对隐喻接受的接受模式。②对设计师利用隐喻的手法进行艺术设计时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建议。即设计师在进行各种艺术的创作或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设计受众的隐喻思维模式进行设计。③提出了艺术设计隐喻思维模式的新理念,并从设计中设计师的常规思维模式,设计解构中受众的隐喻理解模式以及设计师与受众之间的通识的角度总结了设计领域中产品设计的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