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6h】

试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代理获取

摘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大学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健康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而新的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仍然是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在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占的地位日渐衰落,在有些领域甚至已经消失殆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果。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传统文化研究者的重要任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创新,这一使命注定教育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崭新文化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文化的前进方向,是高等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特殊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其独特风格。它是在长期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和提炼形成的。它构成了一所大学最为核心和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是其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内涵,是其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开展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和加强大学全面发展、增强校园活力、实现校园安定、提升学校软实力,同时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实现大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的社会环境建设。因此,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论文内容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以及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从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特点,分析了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结构、功能及价值。第三部分从校园文化的质态构成出发,分析了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第四部分从校园环境、校园物质、校园制度、校园行为以及多元化思想的挑战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地分析和探讨了影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因素,力求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寻找到突破口。第五部分阐述了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原则和目标,针对影响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几个因素,提出了具体的建设途径。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