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颌面部创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6h】

颌面部创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缩略语表

前言

文献回顾一 颌面部撞击伤研究进展

文献回顾二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研究进展

文献回顾三 颌面部创伤致牙髓间接损伤的研究现状

第一部分 颌面部撞击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第三部分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创伤牙髓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第四部分 下颌骨体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

小结

附图

图片说明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实验采用新型水平气动式多功能生物撞击机,分别将其调整设定为生物低速撞击实验机和生物高速撞击(投射)实验机,致伤新鲜离体犬头下颌骨体部,分别建立起颌面部撞击伤和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动物模型。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实用、稳定、重复性好、易检测,是理想的创伤实验模型。 以上述模型为基础,分别进行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实验,致伤犬下颌骨体部,对颌面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导致的牙髓、牙周膜及下牙槽神经、动脉的间接损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发现,犬下颌骨体部在受到投射速度约18m/s、动能42.7J的撞击伤后,下颌牙齿的牙髓、牙周膜均发生间接损伤。其损伤范围较广,对侧牙的牙髓亦出现轻微病理变化;损伤程度随着牙齿与伤区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递减;同一牙齿中,牙髓的病理变化似重于牙周膜;牙髓和牙周膜的病理变化均是可逆的;牙周膜伤后修复的速度快于牙髓。同时,伤区附近的下牙槽神经、动脉也受到间接损伤,但损伤程度不甚严重,并且是可逆的。 犬下颌骨体部在受到投射速度约764m/s、动能257J的高速投射物致伤后,下颌牙齿的牙髓、牙周膜间接损伤的程度明显重于撞击伤导致的间接损伤。其损伤范围广泛,对侧牙的牙髓和牙周膜亦出现病理变化;损伤程度随着牙齿与伤区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递减;紧邻伤道牙齿的牙髓最终可能发生坏死;同一牙齿中牙髓的病理变化重于牙周膜;轻、中度损伤的牙髓和牙周膜的病理变化均是可逆的;牙周膜伤后修复的速度快于牙髓;牙髓出血多发生在成牙本质细胞层下的无细胞层(zoneofWeil,Weil层)。同时,下牙槽神经、动脉间接损伤的程度也明显重于撞击伤时,其损伤范围广,可累及对侧;损伤程度随着与伤道距离的增加而递减;损伤一般是可逆的;伤后血管的恢复速度快于神经组织;并且神经的损伤具有不均匀性。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在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导致的间接损伤牙髓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伤后不同时段在牙髓中的表达变化显示,GDNF首先在成牙本质细胞及Weil层细胞表达,其作用可能是促进牙髓中残存的、未坏死的神经纤维向成牙本质和牙髓组织方向生长,参与神经再生发芽过程,并对牙髓神经修复再生起重要的促生长作用。 对下颌骨体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发现,撞击伤时下颌骨体部产生的冲击加速度远远大于高速投射物伤;冲击波作用于体表后,到达下颌骨表面的冲击波压力峰值迅速衰减,撞击伤衰减更为严重;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情况下,随着与伤区距离的增加,下颌骨的应变和应变率都呈迅速递减的变化规律,与相应部位牙齿和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的损伤程度变化规律相符合;下颌骨的应变和应变率是衡量邻近组织、器官间接损伤程度的重要生物力学指标,其中应变率较应变值更能反映出创伤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