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六千年前半坡人口腔流行病学研究
【6h】

六千年前半坡人口腔流行病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缩略语表

前言和文献回顾

背景资料

引言

实验1:半坡博物馆馆藏六千年前人颌骨的牙颌畸形研究

实验2:半坡博物馆馆藏六千年前人颌骨牙齿的龋病状况分析

实验3:半坡博物馆馆藏六千年前人牙槽骨水平状况分析

实验4:半坡博物馆馆藏六千年前人颌骨牙齿的磨耗状况分析

全文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和出处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临床病例报告

展开▼

摘要

人类的口腔疾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伴随着人类的演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为预防其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学者们对这类常见疾病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以探寻其发生、发展规律,从而能对其加以控制。但在人类口腔疾病演化发展方面,学者们的研究并不充分和完备,其中有关六千年前左右中国人口腔疾病流行状况的研究尚少之有少。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座比较完整,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和村落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其馆藏新石器时代人颅骨标本保存较为完整,为我们研究当时人们的口腔疾病流行情况,间接反映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为了解当时人群口腔疾病的流行情况,探讨人类口腔疾病演化发展规律,填补六千年前中国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医史资料,为现今加强口腔保健,控制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积累经验,对半坡博物馆馆藏77例新石器时代古人颌骨牙齿标本进行了口腔疾病的相关研究。 本实验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中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半坡博物馆馆藏77例颌骨牙齿标本口腔疾病患病情况的详细诊断和记录,得出各种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从而了解六千年前人类社会普通人群口腔疾病的流行情况。并通过与不同时期人类口腔疾病流行状况的研究结果作对比,来探讨人类口腔疾病的演化发展规律。 本实验收集整理全部馆藏颌骨牙齿标本,对每一副颌骨进行编号,同时标明每一颗牙齿的牙位。参照最新的权威的口腔疾病诊断方法和标准,详细记录每一种疾病的患病情况。在探讨龋病、牙周病、牙齿磨耗与个体年龄的关系时,参照《人体测量手册》将这些个体的年龄按人类体质学标准分为四个组:23岁以下年龄组、24~35岁年龄组、36~55岁年龄组和56岁以上年龄组。对所有测量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主要实验结果如下:牙颌畸形方面,该人群中,在可以恢复咬合关系的19个个体上存在着多种错(牙合)类型。观察中,我们发现有前牙深覆(牙合)、后牙远中关系和后牙近中关系、锁(牙合)、牙列拥挤等牙颌畸形。同时,还发现个别个体中存在过小牙、多生牙。有部分个体发生先天性缺失牙,其中绝大多数为第三磨牙。 龋病方面,总共有19人患有26颗龋齿,占总人数的25.68%,占观察牙齿总数的2.85%,总的龋均为0.35。在不同年龄组中,患龋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高而增大。在所有龋齿中,若以牙位统计,则第二磨牙发生龋病所占比例最高(38.46%),其次为第三磨牙(30.77%)。在所有牙面中,(牙合)面龋最多,占全部龋患的73.08%。其次为邻面龋(50.00%),根面龋(11.54%)。本实验研究中未发现有颊面龋和舌面龋。各个龋齿的龋患程度不一,从中龋直至根尖周病各种情况均可见到。根据统计,有17颗牙齿患有中龋,占全部龋齿数的65.38%;5颗牙齿患有深龋,占全部龋齿数的19.23%;深龋已穿髓的有2颗牙齿;10颗牙齿仅剩下残根或残冠。在总共26颗龋齿中,有4颗牙齿因龋患加重而出现根尖周炎症状,占龋齿总数的15.38%。 牙周病方面,共有64个个体的500颗牙齿患有牙周病,患牙占观察牙齿总数的57.08%,该人群牙周病的平均患病率为86.49%。在不同年龄组中,牙周病的患病率和患牙数占观察牙齿总数的比例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从牙位分布上看,不同牙位上牙周病的患病率不同,其大小顺序为:M1>M2>P1>P2>C>I2>I1>M3。在全部患有牙周病的牙齿中,磨牙组患牙周病的比例(47.60%)远大于前磨牙组(27.20%)和前牙组(25.20%)。前磨牙组和前牙组患牙周病的比例却相差不大。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女性在牙周病患病率方面无差别。 牙齿磨耗方面,上下颌第三磨牙磨耗程度的中位数为1,上下颌切牙、尖牙、前磨牙及第二磨牙磨耗程度的中位数为2,而上下颌第一磨牙磨耗程度的中位数为3。统计中发现,除个别个体第三磨牙没有磨耗外,几乎所有的牙齿都有不同程度的磨耗,有磨耗的牙齿占全部统计牙齿数的99.55%。左右上下对称牙位牙齿的磨耗度基本相同。随个体年龄的增大,牙齿的磨耗度也逐渐加重。不同磨耗程度牙齿的构成比中,2度磨耗的比例最高(37.06%)。 如上所述,在六千年前的人类社会,包括牙颌畸形在内的多种口腔疾病已经相当普遍了。无论是龋病、牙周病,还是牙齿磨耗,其罹患程度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当时人群的龋患率较现代人低,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类的龋患率不断增高。当时人群中牙周病的患病率要高于现代人,牙齿磨耗的程度也重于现代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人类颌骨牙齿演化的最主要的因素,同时也影响着不同年代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发展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