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矫治时机的相关研究
【6h】

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矫治时机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研究以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行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大治疗的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病例为研究对象,并按年龄将其分为3~6岁组、7~10岁组、11~13岁组。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矫治前、矫治结束时及矫治结束两年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定点、描绘、测量、比较分析,进而探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的最佳矫治时机以及矫治结束后的长期稳定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 1、与矫治前相比,矫治结束后三组患者上颌骨均向前移位,下颌骨向后、下旋转,A 点、ANS 点明显前移,B 点、Pg 点后下移位,下颌平面角、下面高增大。上下颌之间的关系明显改善,ANB 角值显著增大。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上、下磨牙近中移动,异常的磨牙关系和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得到纠正。三组间比较:三个不同年龄组患者在行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后,上下颌骨都发生了改变,但三组间ANB 值改变无明显差异;11~13 岁组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度均较前两组大,3~6 岁组最小,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1~13 岁组下面高、下颌平面角增加较前两组显著,3~6 岁组相对较少,三组间有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与矫治前相比,矫治结束两年后,上下颌骨均明显向前向下生长。A 点、ANS 点、B 点、Pg 点明显前移。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上下颌之间的关系明显改善,ANB 角显著增大。磨牙关系和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明显改善。三组间比较,11~13 岁组上颌骨前移相对前两组较少,3~6 岁组与7~10 岁组较多,11~13 岁组与3~6 岁组、7~10 岁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3~6 岁组与7~10 岁组之间无明显差异;11~13 岁组下面高增加相对前两组较多,3~6 岁组最小,三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3、与矫治结束时比,矫治结束后上颌骨继续向前生长,但是下颌骨生长的速度和生长量明显超过上颌骨,上下颌的矢状关系有复发的趋势;B 点、Pg 点明显前移,SNB 角增大,ANB 角变小;上下前牙牙轴的倾斜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三组间比较,3~6 岁组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向前生长量均较后两组大,11~13 岁组最小,三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上前牙唇倾度、下前牙舌倾度,3~6 岁组较后两组大,11~13 岁组最小,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上颌前方牵引结合上腭快速扩大对三个不同年龄组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患者均产生了矫治效果: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下旋转,下面高增加,上下颌间关系改善,磨牙关系和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改善。三个不同年龄组矫治前后的骨组织改变3~6 岁组相对后两组较大,但上下前牙代偿性改变11~13岁组较前两组大,3~6岁组最小。由此可见,上颌前方牵引的矫治时机选择在3~6岁时效果较好,即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获得较多的骨组织改变和较少的牙齿改变。 2、三个不同年龄组前牵矫治结束后上、下颌骨位置都发生了改变,颌间关系得到了改善,但前牵矫治结束后,上下颌之间的矢状关系有复发的趋势。颌间关系的复发3~6岁组较后两组大,11~13岁组最小,即3~6岁组矫治结束后的稳定性相对后两组较差。因此,我们正畸医生在选择3~6岁作为上颌前牵的最佳矫治时机时要考虑到其矫治后稳定性较差带来的不良后果;建议在前牵矫治结束后应采取积极措施限制下颌过度发育,防止复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