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性研究
【6h】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左心室壁收缩期后收缩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检测左心室壁收缩期后收缩(PSS),探讨PSS评价室壁运动同步性的价值。
  方法:对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前、术后3个月和正常对照组21例,应用PhilipsIE33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获取患者心尖3个标准切面的心肌组织速度图像,并用Q-Lab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壁基底部和中间部12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射血期峰速(Vs)、PSS峰速(Vpss),计算Vpss与Vs的比值(Vpss/Vs),并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正常对照组仅少数节段出现生理性PSS,多位于室间隔、前壁的基底部,Vpss/Vs<1;慢性心力衰竭组的病理性PSS等容舒张期峰值速度增大,15例患者中有55个节段出现Vpss/Vs>1;(2)CRT患者术后3个月基底部及中间部的Vs明显高于术前(P<0.01),基底部Vpss。明显低于术前(P<0.01),左心室基底部Vpss/Vs明显低于术前(P<0.01),中间部Vpss/Vs较术前无明显改善;(3)CRT患者术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
  结论:左心室壁PSS在CRT室壁同步化运动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RT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收缩功能,逆转左心室解剖重构。
  第二部分:超声指导下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AV间期的即刻及短期疗效
  目的:观察超声指导下AV间期优化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及短期疗效。
  方法:24例行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优化组和对照组各12例,术后3个月以上在超声指导下应用Ritter公式法进行AV间期优化,优化结束时对照组恢复初始AV间期。所有患者优化后1个月随访。
  结果:优化组AV间期优化即刻及1个月后随访较优化前左心室充盈时间延长(充盈时间:453±86.6ms、490.5±122.4msvs.396.6±126.7ms,P<0.05)。优化后1个月左心室内径进一步减小,收缩功能略提高(71.08±8.52mmvs.67.4±8.28mm,27.58±6.05%vs.25.50±6.99%,P<0.05):对照组AV间期优化即刻较优化前左心室充盈时间延长,恢复初始AV间期后1个月左心室充盈时间、左心室内径及收缩功能较优化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超声指导下AV间期优化能够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一步提高CRT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