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ICA等位基因与活体小肠、肝、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临床相关性研究
【6h】

MICA等位基因与活体小肠、肝、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临床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 献 回 顾

一、活体器官移植概述

二、HLA 配型

三、MICA 基因

四、MICA 基因与器官移植

五、MICA 的细胞与分子免疫机制

正文

MICA 等位基因与活体小肠、肝、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临床相关性研究

0 引言

1 试验对象及材料

2 试验方法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引言
  MICA基因(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classIchain-relatedgeneA)属于MIC基因家族成员,是位于人类第六号染色体短臂HLA-Ⅲ类基因区长度为的2MB的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属于非经典HLA-I类样分子,其组成、表达和产物与HLA-Ⅰ类基因不同,包括多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种之中分布不同,同人种不同种族群间也有差异,其基因多态性虽不如经典的HLA-类基因丰富,但亦很高。MICA基因与多种疾病具有相关性,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多种器官移植过程中,MICA基因都与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研究表明,在多种器官移植中,MICA基因及其相关抗体参与术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或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的事实是肯定的。本文旨在探讨,在HLA配型一致的情况下,供、受体间MICA基因匹配率是否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生存时间。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找到MICA基因参与活体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直接证据,研究供、受体间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与小肠、肝、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及生存时间的相关性。从而为阐明非经典HLA基因参与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机制奠定基础,也可为今后更加合理地进行供、受体移植配型,以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活体异体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集的我院1999年迄今为止4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供、受体全血标本(其中2例受体已死亡,研究对象为受体病理切片标本及供体全血标本);2006-2008年5例活体肝脏部分移植供受、体全血标本;2006-2008年6例活体肾脏移植供、受体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HLA配型,确定HLA匹配关系后,针对国人频率最高的MICA8个基因型13个等位基因进行PCR-SSP检测及凝胶电泳分析,总结其匹配率与临床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并通过统计学处理对供、受体MICA13个等位基因匹配率与排斥反应之间及生存时间之间进行分析。
  结果
  1.本研究所选取的15例供、受体标本除外1例叔侄关系的活体肾脏移植,均为父子或母子关系,全部供受体均为HLA半相合状态。但MICA基因的匹配率却参差不齐,最佳情况为12/13,最差情况为4/13。通过统计学检验,MICA8个基因型13个等位基因匹配率的高低与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存活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2.经过试验并结合临床后发现,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高者,无论在排斥反应还是存活率方面显示出更佳的优越性。总体看来,供、受体间MICA等位基因的匹配率高低与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及存活时间具有相关性。
  3.统计学结果: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供、受体之间MICA等位基因匹配率与移植后排斥反应间有负相关性;Cox回归分析提示基因匹配率与生存时间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匹配率为生存时间保护因素。LogRank法分组分析提示供、受体之间MICA基因匹配率高、低组间存在差异性。
  结论
  研究表明,对于均为HLA半相合状态的活体移植病例,MICA基因配型情况可能影响了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即匹配率较高者移植后产生较少的MICA抗体,而匹配率较差者则会产生多种MICA抗体,从而导致更为强烈的免疫排斥发生。即MICA等位基因的匹配率高低与移植后受体急性排斥反应强度间存在统计相关性,与生存时间存在统计相关性。因此,移植前在经典的HLA配型的同时进行非经典HLA配型,可能进一步降低移植排斥反应,提高受体存活率,优化移植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