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绝经综合征古籍整理及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E2、血管舒缩的影响
【6h】

绝经综合征古籍整理及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E2、血管舒缩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文献回顾

1 西医防治绝经综合征

2. 中医药防治绝经综合征

正 文

第一部分 绝经综合征中医古籍整理

1 相关古籍论述整理

2 结果

3 结论

第二部分 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 E2、血管舒缩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附 图

附录

个人简介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女性在绝经前后可出现除了月经紊乱外的多种症状,如潮热出汗、烦躁易怒、心烦失眠、尿频失禁等,对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D)是绝经后妇女患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绝经后女性死亡原因的30%。雌激素(estrogen,EST)与女性CD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但EST对绝经后妇女CD的防治作用尚无定论;中药对绝经后妇女CD有较好防治作用,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研究中药作用机制,对提高疗效,增进女性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医古籍中没有与绝经综合征直接对应的病名,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医妇科专家卓雨农提出“绝经前后诸证”方与之相应,但在中医典籍中,多处论述了绝经综合征相关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则方药。所以,将古籍中相关论述归纳整理,并加以总结,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医理论对女性绝经综合征的认识,而且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参阅了《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八十一难经》《金匮要略》等古籍32种,对其中与绝经综合征相关的论述摘录总结;并采用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进行干预,观察E2、血管舒缩及血管结构和血脂的变化,以初步探讨该复方的作用机制。
  第一部分绝经综合征中医古籍整理
  目的:整理总结中医古籍中对绝经综合征病因病机、辨证及治则方药的论述。
  方法:采用原文阅读的方法,对《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傅青主女科》等历代中医妇科专著,及《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证治汇补》等综合性著作共32种中相关论著进行摘录,并加以总结。
  结果:《黄帝内经》中对绝经综合征的相关理论阐述最为全面,涉及到肾、天癸、冲任、月经等;后世历代医家对月经紊乱的论述最多,辨证以血热、血寒、肝脾血虚、肝气郁结等多见,方药有四物汤、八珍汤、逍遥散、温经汤、安老汤、益经汤等。
  结论:《黄帝内经》对绝经综合征的相关阐述是后世论治的基础。绝经综合征中月经紊乱的治疗经历了从气血论治,到气血、肝脾论治,再到气血、肝脾肾论治的三个不同阶段,方药以当归散、四物汤、逍遥散等加减为主。
  第二部分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E2、血管舒缩的影响
  目的:观察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E2、血管舒缩及血管结构的影响。
  方法:56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去卵巢+二仙汤加味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去卵巢+替勃龙组(替勃龙组)。观察中药干预前、后实验大鼠体质量变化,应用无创血压测量仪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离体血管环实验观察大鼠腹主动脉舒缩功能,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腹主动脉结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实验大鼠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激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的变化。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各剂量组可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清E2水平(P<0.05),显著降低FSH、LH、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总胆固醇(TC)与甘油三酯(TG)水平(P<0.05),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且中药高剂量组能使模型大鼠腹主动脉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降低,血管顺应性较好,舒缩功能得到改善,血管中平滑肌细胞较模型组清晰,组织结构排列整齐、紧密,且与替勃龙组无显著差异。各组间HDL、LD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二仙汤加味能降低去卵巢大鼠体质量、血压及血脂,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及血管结构,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E2含量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