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氟哌啶醇对大鼠皮层HVSs节律的影响及机制
【6h】

氟哌啶醇对大鼠皮层HVSs节律的影响及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文献回顾

1 HVSs 节律

2 同步振荡

3 多巴胺受体

正 文

实验一 氟哌啶醇对大鼠皮层 HVSs 节律和面部肌电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多巴胺受体在大鼠皮层 HVSs 节律调节中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大脑的多种振荡活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振荡活动反映脑内神经元的活动和相互间的联系,是单个神经元活动与整体行为之间的“中间地带”,在运动、感觉、知觉、记忆、意识等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大脑皮质区域内或区域间的同步振荡活动被越来越多地认为是运动组织的关键机制,许多振荡活动与特定的大脑状态相关,对不同振荡活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大脑工作原理,而HVSs节律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工具。
  HVSs节律是一种在清醒静止状态下出现的7-12Hz同步振荡活动,运动后即刻消失,该节律在大鼠的皮层、丘脑、网状结构、三叉神经系、小脑半球以及基底节均有出现,表明其可能具有重要功能。然而,对于该节律的功能认识目前还没有定论。以往研究表明脑内多个神经递质系统如去甲肾上腺能、5-HT能和胆碱能神经元均参与皮层HVSs节律的调节,而在脑内具有重要功能的多巴胺系统是否参与该节律的调节?如果参与,是多巴胺D1样受体还是D2样受体?其可能的功能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于系统地研究。
  方法:
  本研究利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视频录像,对可自由活动的大鼠进行皮层脑电和面部肌电同步长时程记录,一方面观察腹腔注射氟哌啶醇对大鼠僵直、皮层HVSs节律个数、持续时间及相应面部活动及肌电图的影响,另一方面观察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阻断剂对皮层HVSs节律的影响。
  结果:
  (1)大鼠在清醒静止状态下皮层自发出现HVSs节律,其频率范围为7-12Hz,持续时间介于0.5-16s之间,面部偶发抽搐,肌电图显示节律性电活动,其持续时间为相应皮层HVSs节律持续时间的1/3-1/2。
  (2)氟哌啶醇1.0mg/kg和3.0mg/kg均产生僵直,潜伏期分别为(353.88±46.69)s和(578.75±49.00)s,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低剂量组潜伏期明显短于高剂量组(P=0.000)。
  (3)氟哌啶醇(1.0-3.0mg/kg)使大鼠面部抽搐范围扩大,程度加重,面部肌电图显示节律性电活动增多、持续时间延长,可与相应皮层HVSs节律持续时间相当。
  (4)氟哌啶醇(1.0-6.0mg/kg)均显著增强HVSs节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mg/kg组分别与1mg/kg、6mg/k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mg/kg组与6mg/kg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1)。
  (5)阿扑吗啡(0.1-0.5mg/kg)显著抑制HVSs节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5mg/kg组抑制对HVSs节律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0.1mg/kg组(P<0.01)。
  (6)与单纯腹腔注射氟哌啶醇(1.0-6.0mg/kg)比较,阿扑吗啡(0.5mg/kg)可以拮抗氟哌啶醇(1.0-6.0mg/kg)对大鼠皮层HVSs节律的增强作用(P<0.01)。
  (7)与对照组比较,SCH23390(0.5-10.0mg/kg)对大鼠皮层HVSs节律无显著影响(P=0.19)。
  结论:
  (1)氟哌啶醇可致大鼠僵直,其僵直程度、潜伏期与氟哌啶醇剂量正相关,可模拟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不能和僵直。
  (2)氟哌啶醇使大鼠皮层HVSs节律个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并使面部抽搐活动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面部节律性肌电活动增多、持续时间延长。
  (3)皮层HVSs节律异常及相应的面部节律性肌电活动有望作为判断精神病类药物引起的急性EPS的电生理指标。
  (4)多巴胺D2样受体拮抗剂可增强皮层HVSs节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抑制皮层HVSs节律,而多巴胺D1样受体对皮层HVSs节律无影响,提示多巴胺D2样受体,而非D1样受体参与皮层HVSs节律的调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