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度磨耗及一次法咬合重建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6h】

重度磨耗及一次法咬合重建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正 文

实验一 不同开口度对大鼠TMJ的影响

1 材料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二 大鼠重度磨耗模型的建立及其对

1 材料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三 大鼠一次法咬合重建模型的建立及对其大鼠TMJ的影响

1 材料及设备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重度磨耗是口腔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也是咬合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咬合重建作为治疗重度磨耗的常见修复学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传统观念认为:当咬合垂直距离(occlusalverticaldimension,OVD)丧失>4mm时,咬合重建应一次性增加OVD2-3mm左右,逐步到位,最终增加的高度应低于息止颌间隙。本课题组多年致力于咬合重建治疗重度磨耗的研究,在临床上对大量重度磨耗(OVD丧失>4mm)患者采用一次法咬合重建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且多年随访结果表明一次法咬合重建后未出现咬合紊乱等不良反应,这与传统的治疗观点相悖。目前,对重度磨耗的咬合重建治疗,仍停留在询证医学阶段,缺乏有利的理论依据及统计学数据支持如何选择加高OVD的方法。因此,我们亟待证实一次法咬合重建治疗重度磨耗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重度磨耗大鼠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一次法咬合重建,利用相关实验技术观察分析重度磨耗及一次发咬合重建对大鼠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的影响,为临床一次法咬合重建治疗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
  1.利用自制可调式开口器对大鼠进行不同张口度的被动张口处理,观察不同张口度对大鼠TMJ及体重变化的影响。
  2.利用手术显微镜放大大鼠牙齿,借助特殊车针打定位点逐渐均匀降低大鼠牙齿高度,建立重度磨耗的动物模型,并利用HE染色技术及Micro-CT观察其对大鼠TMJ的影响。
  3.利用二次印模法口外制作咬合板,利用树脂粘接技术将咬合板粘固定于重度磨耗大鼠牙列上,建立一次法咬合重建治疗的模型。并利用HE染色技术及Micro-CT观察其对大鼠TMJ的影响。
  研究结果:
  1.大鼠每天被动开口半小时,1周后10mm、15mm、20mm组与0mm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及颞下颌关节超微结构均无明显差别。而25mm组,髁突软骨形态可发生明显改变。
  2.重度磨耗能引起大鼠TMJ髁突的适应性改建。HE染色结果显示:重度磨耗大鼠髁突软骨在早期不同时间(3d、1w、2w)出现了细胞层次排列紊乱、界限模糊、均质样无细胞区域等改变;髁突软骨后部厚度持续增加,4w时基本恢复正常。Micro-CT活体扫描结果显示大鼠TMJ髁突改建部位主要集中在中后部,软骨下骨组织也表现出重度磨耗前期骨吸收,4w时基本恢复的变化趋势。
  3.一次法咬合重建治疗后大鼠TMJ髁突也出现了适应性改建的过程。HE染色结果显示:髁突软骨在早期可出现中部增厚、各层分界模糊、无细胞区域、软骨细胞骨化等形态学改变,4w时基本恢复正常。Micro-CT活体扫描结果显示咬合重建后大鼠TMJ髁突改建部位主要集中在髁突前中部,骨超微结构参数也反映出先骨吸收再逐渐恢复的变化趋势。
  结论:
  1.大鼠相关口内操作开口度应控制在20mm,操作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
  2.本课题首次成功建立了与重度磨耗疾病相似度高的动物实验模型,并通过实验发现重度磨耗后大鼠TMJ出现了适应性改建而非病理性退变。
  3.本课题在重度磨耗的模型基础上实现了一次法咬合重建动物模型的建立,并通过实验发现一次法咬合重建后大鼠TMJ出现了适应性改建而非病理性退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