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紫元益消丸创新中药临床前研究
【6h】

紫元益消丸创新中药临床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处方来源

2 选题依据

3 食管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4 处方中各味药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5 课题目标及其意义

正文

第一部分 紫元益消丸的药学研究

实验一 制备工艺研究

1 醇提工艺研究

2 材料

3 方法与结果

4 制剂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5 动物药材出粉率的考察

6 成型性工艺研究

7 中试

8 讨论

实验二 紫元益消丸质量标准研究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实验三 紫元益消丸稳定性研究

1 方法与结果

2 结论

第二部分 紫元益消丸主要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3 结论

第三部分 紫元益消丸安全性评价

实验一 急性毒性实验

1 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结论

实验二 长期毒性实验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全文总结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创新及其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紫元益消丸”系中药复方制剂,由紫河车、蟾酥、蜈蚣、红花、制半夏、山慈菇、鸡内金、玄明粉等八味中药组成并制备成丸剂,具有扶正固本,解毒消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功效,用于治疗食管癌本虚标实证。本处方依据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研制者多年的临床心得提出的。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注册6类及申报资料要求,采用现代医药研究手段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主要药效学及其安全性等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前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紫元益消丸的治则与方解
  依据噎膈证(食管癌)的基本病机——本虚标实,痰毒血瘀,阻塞食管,上下不通的发病特点及其病机,结合中药药性理论,提出以扶正固本,解毒消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采用紫河车扶正固本为君药,蟾酥、蜈蚣解毒抗癌共为臣药,山慈菇、制半夏化痰散结,红花活血化瘀,玄明粉消肿共为佐药,鸡内金消食护胃为使;共奏扶正固本,解毒消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之功能。
  2.制剂的制备工艺
  采用正交、中试等试验与研究方法,确定了紫元益消丸的制备工艺。根据组方原则及方中药材的理化特性和各味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醇提和打粉设计,即将处方中紫河车、蜈蚣、蟾酥、鸡内金4味动物药材进行打粉入药,以出粉率作为指标进行考察;取处方中的红花、山慈菇、制半夏进行醇提,以干浸膏得率作为指标进行提取条件的考察,采用正交实验法,选择提取次数、加乙醇量、提取时间及乙醇浓度四个因素,每个因素选择三个水平,用干浸膏得率作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优选出乙醇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红花、山慈菇、制半夏,净选除杂,烘干,并将山慈菇、制半夏打粗粉,三者加60%的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提取1次;将乙醇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18的浸膏(60℃),喷雾干燥,得干浸膏粉,粉碎并过100目筛;另取处方量紫河车、蜈蚣、蟾酥、鸡内金和玄明粉粉碎,过100目筛,与干浸膏粉混匀,制丸,整丸,干燥,包衣,抛光,即得。
  按照制剂工艺确定了千丸处方进行适应性中试,在千丸处方的制备工艺稳定后,分别以100倍、200倍、400倍千丸处方量进行三批中试,结果表明本制备工艺重现性好,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3.质量标准研究
  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丸剂项下要求,以水分、崩解度、丸重量、微生物限度等指标,建立了本制剂的质量标准。采用中国药品检定所提供的紫河车、蟾酥、蜈蚣、鸡内金标准药材作对照,分别建立了制剂中紫河车、蟾酥、蜈蚣、鸡内金四味中药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并且阴性对照样品于相应的位置上不产生斑点,其方法简便、结果可靠;依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蟾酥项下含量测定方法,以华蟾酥毒基与脂蟾毒配基含量为指标,建立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经多批适应性中试样品的检验,暂定本品每10丸含华蟾酥毒基(C26H34O6)与脂蟾毒配基(C24H32O4)的总量应不低于300μg/10丸。经方法学验证表明,该含量测定方法制样简单、检测灵敏度高、专属性强。藉此,制定了紫元益消丸的质量标准草案及其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4.稳定性研究
  按照紫元益消丸制剂质量标准草案,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A)丸剂以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有关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分别对三批中试成品(批号分别为20110510,20110515,20110520),进行了恒温(40±2)℃和相对湿度70-75%条件下放置0-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和常温条件下放置0-18个月的稳定性实验研究,数据与0月的进行比较。研究证实,本制剂具有良好稳定性,并暂订紫元益消丸在常温条件下贮存的有效期为18个月。
  5.主要药效学研究
  采用S180、Eca109荷瘤动物模型、放射增敏等实验方法,研究证实:(1)时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0.80g/kg紫元益消丸用药7d,可显著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P<0.05);紫元益消丸用药14d,0.20g/kg、0.40g/kg、0.80g/kg三剂量组均具有显著抗肿瘤效果(P<0.05);0.20g/kg紫元益消丸用药21d,不仅抗肿瘤效果显著,而且体重及脏器指数亦好于中剂量与大剂量组。(2)放射增敏实验结果表明0.20g/kg、0.40g/kg、0.80g/kg紫元益消丸与放疗合用组的抗肿瘤疗效均优于单纯放疗组。(3)紫元益消丸对荷Eca109裸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0.20g/kg、0.40g/kg、0.80g/kg紫元益消丸对荷Eca109细胞株裸鼠肿瘤的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4)抗疲劳实验以及耐缺氧实验结果表明,紫元益消丸可以有效提高耐缺氧与抗疲劳能力,小剂量组与中剂量比大剂量组表现良好。(5)紫元益消丸不同剂量对荷瘤小鼠单核细胞吞噬系统(RES)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紫元益消丸对小鼠的吞噬指数K及吞噬系数α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0.05),说明紫元益消丸具有促进小鼠RES吞噬功能的作用,即本品有促进免疫功能,同时还能增强荷瘤动物的免疫功能。(6)紫元益消丸对小鼠抗肿瘤治疗有效剂量为0.4g/kg,拟推荐临床用药采用口服法;成人日用剂量为3.0g即一次10丸,一日3次;连续用药四周为一疗程。
  6.安全性评价
  6.1.急性毒性实验:采用灌胃给药方法,观察紫元益消丸对昆明小鼠和SD大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受试药物毒性较低,实验动物全部存活故无法测出LD50;小鼠的MTD为24.0g/kg,大鼠的MTD为16.0g/kg;各组实验动物的体重未见显著异常(P>0.05)。说明,紫元益消丸按拟定临床剂量用药具有一定安全性,为新药研发以及临床用药提供剂量依据。
  6.2.大鼠长期毒性实验:为了观测紫元益消丸对大鼠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及严重程度,了解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质,确定无毒性剂量为拟定临床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本实验采用SD大鼠160只,雌雄各半;区分性别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紫元益消丸1.0g/kg、2.0g/kg、4.0g/kg剂量组(分别为推荐临床用量的20、40、80倍),每周灌胃给药6d,连续给药26周。在用药13周、26周和停药4周后分别取血样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紫元益消丸小、中、大三个剂量组三个时间点大鼠一般体征(包括大、小便,毛色、行为和饮食等情况)没有明显异常变化;体重、HGB、RBC、PLT、WBC总数及分类等血液指标,血清ALT、AST、BUN、CRE、GLU等血液生化指标,脏器重量和系数等未见异常变化,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检查:肉眼观察各给药组动物的脏器与对照组比较未发现明显异常。镜下组织学检查,大剂量组与对照组动物比较,各脏器组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由此说明,紫元益消丸连续灌胃给予大鼠26周,未发现由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
  7.主要创新和意义
  针对噎膈证和具有扶正固本、解毒消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功效及自主知识产权的紫元益消丸处方,实施了新药的药学、药理学和安全性等非临床系统评价,为进一步申报和注册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批件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