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及应变率成像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评价
【6h】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及应变率成像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一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应变率成像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应变率成像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室功能的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近十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接近国际水平。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常可危及生命,及早地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全面、精准的评估,对指导临床诊治及判断愈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前壁心梗在心梗的发病率中占有较大比例,前壁梗死后易发生左室重构,对左心射血功能影响最大,对心功能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左室后壁或下壁心肌梗死[1]。因此本研究针对急性前壁心梗的心功能评价开展研究。目前临床上心功能评价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该方法主要依靠诊断医生的肉眼识别及经验判断,主观依赖性较大。此外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心功能评价指标,也存在不足之处。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racking of 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TMAD)及应变率成像(strain rate imaging,SRI)这两种技术对心功能评价开展研究,重点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和局部心肌的舒缩功能进行评价,以期弥补常规心功能评价方法的不足。
  二尖瓣环位移作为一个重要的机制参与泵血过程,被认为是一项反映整体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2]。TMAD是根据斑点追踪技术、使用半自动法跟踪二尖瓣环相对于心室心尖部的运动来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一种新方法,可定量分析二尖瓣环运动参数,能够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简便可靠。SRI基于组织多普勒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对心脏局部心肌的功能改变能够直观、精确地定量分析,为评价心脏局部功能提供了一种重要量化指标。SRI相对不受周围心肌和心脏整体移动影响,且时间、空间分辨率也很高,能够精确评价局部心肌的舒缩运动,进而可用于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3],可早期检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变。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TMAD可以早期敏感地判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脏左室整体收缩功能,SRI可用于评价AMI患者左室、右室局部心肌的舒缩功能情况。前壁心梗伴右室受累时,其临床表现可被左室功能不全所掩盖,治疗不当时可诱发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死亡,因此早期检测心梗后左室、右室功能对临床诊治及判断愈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研究旨在:1应用TMAD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进行评价。2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心肌的收缩、舒张功能。3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室局部收缩、舒张功能。
  方法:
  应用TMAD及SRI技术,分别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左室、右室局部心肌的收缩、舒张功能。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证实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0例患者中单支病变6例,2支病变10例,3支病变4例,心肌桥2例,并发血栓2例。正常对照组30例。取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六个位点三组二尖瓣环MAD进行测定,评价左室的整体收缩功能。测定左室各壁及右室壁基底部、中部及心尖部的收缩期、舒张早期、房缩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并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右心室的局部心肌功能。
  结果:
  1.TMAD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评价:AMI组二尖瓣环位移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
  2.SR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的局部收缩、舒张功能评价:
  SRS:AMI组基底部、中部水平所有室壁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心尖水平除下壁外其它室壁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
  SRE:AMI组基底部、中部、心尖部左室所有室壁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
  SRA:基底部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中部后间隔、后壁、前壁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心尖水平后间隔、前壁、下壁AMI组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
  3.应用SRI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右室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后间隔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及右室侧壁基底段SRS显著减低,后间隔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及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SRE显著减低,后间隔中段、心尖段SRA显著性减低。
  结论:
  1.应用 TMAD技术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AMI组二尖瓣环位移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TMAD法可通过测定二尖瓣环的6个位点位移,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
  2.应用SRI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左室各壁局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AMI组与正常对照组左室各壁不同节段的纵向SR进行检测,观察到AMI组不同水平的SRS、SRE左室各壁均较正常组显著性减低。应变率图像改变与反映整体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变化相符。从AMI者的各节段心肌的测值分析,心肌梗死对左心室的影响除心肌梗死室壁外,因所选病例大部分为多支病变,故其也影响到其它室壁节段。
  3.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室壁SRS、SRE较对照组减低,说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左室急性缺血的状态下,左室功能发生变化的同时,右心功能也发生变化。
  TMAD技术对图像质量要求低,无角度依赖性,特别是在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ve fraction,LVEF)有困难时更有临床意义,但其仅可用于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对局部心肌功能无法评价。为此,应用 SRI技术对局部心肌的收缩、舒张功能做以评价,该方法能够可以早期敏感地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及右室心肌局部的收缩、舒张功能情况。结合以上两种新技术,能够无创、定量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全面评估,特别是在前壁心梗伴右室受累时,早期检测心梗后左、右室功能对临床诊治及判断愈后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