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凝酶联合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对兔肝局部血流阻断作用的实验研究
【6h】

血凝酶联合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对兔肝局部血流阻断作用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肝癌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2 肝癌的病理和解剖基础

3 肝癌的治疗方法

4 热消融治疗的原理

5 常见的热消融治疗方法和临床应用

6 热消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7 增强热消融效果的方法

8 超声空化效应和超声造影剂

9 造影剂对空化效应的增强

10 血凝酶的药理学基础

11 血凝酶在正常血管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 微泡增强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肝局部微血管阻断作用的实验研究

0 引言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不同强度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肝局部微血管阻断作用的影响

0 引言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超声引导下的热消融技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微创方法之一,怎样提高热消融的效率,降低特殊部位热消融的风险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实验通过研究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肝局部微血管损毁及阻塞的效果,并通过研究不同强度的超声空化负压对兔肝局部微血管损毁及阻塞的效果,探索了一种有效降低热沉降效应从而提高热消融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率的方法。
  方法:
  实验第一部分将实验兔分为4组,分别是生理盐水组、血凝酶组、微泡空化组和血凝酶联合微泡空化组,通过比对超声造影视觉效果、超声造影定量灰阶平均值分析、统计对比和病理结果等方法,研究对兔肝局部血流阻断的不同影响效果。实验第二部分将实验兔分为6(3×2)组,分别是单纯空化组、微泡空化组和血凝酶联合微泡空化组,各自分别使用3.75MPa和5.00MPa两种不同的空化峰值负压,对比其在兔肝局部血流的不同阻断效果。
  结果:
  第一部分:生理盐水组和血凝酶组的超声造影视觉分析、定量分析和病理结果均无明显变化。微泡空化组和血凝酶联合微泡空化组的超声造影显示有明显的灌注缺损,血凝酶联合微泡空化组更为明显。微泡空化组偶见局灶性小片状出血;血凝酶联合微泡空化组可见明显的细胞变性和坏死,伴有微血栓形成。定量分析微泡空化组峰值GSV从62.94±6.19降至36.36±7.30(P<0.05),血凝酶联合微泡空化组峰值GSV从63.52±8.53降至22.91±5.39(P<0.05),且血凝酶联合微泡空化组比较微泡空化组具有显著差异(t=13.996,P<0.05)。第二部分:单纯空化组超声造影视觉及定量分析均未见明显改变。微泡空化组和血凝酶联合微泡空化组的超声造影可见明显的灌注缺损,血凝酶联合微泡空化组更为明显。微泡空化组病理切片可见部分肝细胞水肿变性伴随局部小片状出血,血凝酶联合微泡空化组可见明显的细胞水肿变性和坏死,伴随局部小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定量分析微泡空化组1(3.75Mpa)峰值GSV从60.99±6.23降至38.23±9.29(P<0.05),微泡空化组2(5.00Mpa)峰值GSV从65.57±6.53降至33.39±7.09(P<0.05),且组2和组1比较具有显著差异(t=6.676,P<0.05)。定量分析血凝酶联合微泡空化组1(3.75Mpa)峰值GSV从61.23±8.21降至25.38±7.17(P<0.05),血凝酶联合微泡空化组2(5.00Mpa)峰值GSV从65.78±5.35降至21.04±6.49(P<0.05),且组2和组1比较具有显著差异(t=10.488,P<0.05)
  结论:
  血凝酶联合微泡增强超声空化可以造成更明显的兔肝局部微血管的损伤及血流阻断,并且造成的阻断效果与空化峰值负压呈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