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鼻咽癌精确放疗后远处转移分析及分子机制研究
【6h】

鼻咽癌精确放疗后远处转移分析及分子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鼻咽癌常规二维放疗

2. 鼻咽癌精确放疗

3.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

4.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制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

2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回顾我科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鼻咽癌精确放疗后的生存,预后及影响远处转移的因素,探讨鼻咽癌远处转移分子机制及临床危险因素。前期采用高通量全基因组芯片筛选技术发现鼻咽癌转移组织中MAZ高表达。但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转移是否与MAZ高表达有关,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在扩大鼻咽癌组织标本量基础上通过免疫组化验证MAZ表达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AZ在鼻咽癌高低转移细胞系表达;在细胞系中验证MAZ具有促进鼻咽癌转移的作用,并初步探讨MAZ参与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为临床防治鼻咽癌转移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方法;
  1.收集2006.01-2011.10西京医院放疗科233例来自中国西北地区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鼻咽颅底全颈CT或MRI扫描,全程接受IMRT放疗或联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
  2.收集80例鼻咽癌患者鼻咽部肿瘤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Z表达,分析MAZ与临床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AZ在鼻咽癌高低转移细胞系表达。
  3.构建MAZ慢病毒载体,转染鼻咽癌细胞SUNE1-5-8F和SUNE1-6-10B。采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MAZ对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4.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AZ表达与c-Myc的相互作用及下游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
  结果:
  1.本组鼻咽癌患者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6.8%、68.2%、68.7%及92.8%。全组病历中死亡74例,肿瘤相关死亡67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90.5%,其中有14例(20.9%)因鼻咽部位大出血死亡,53例(79.1%)死于远处转移。治疗后局部区域复发26例(11.2%),远处转移64例(27.5%),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转移组鼻咽癌组织中MAZ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MAZ表达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远处转移组鼻咽癌组织中,MAZ表达升高与N分期有关(P<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AZ在高转移鼻咽癌细胞系呈高表达。
  3.成功构建MAZ敲除慢病毒载体稳定表达细胞系,敲除MAZ可抑制鼻咽癌的转移及侵袭能力。
  4.免疫共沉淀(Co-IP)、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提示MAZ可能通过与c-Myc相互作用,促进鼻咽癌转移,其作用与调节MMP9、TGF-β以及COX-2表达有关。
  结论:
  1.西北地区非高发区鼻咽癌精确放化疗后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超过90%,总生存率68.2%,远处转移是其治疗失败主要原因。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与N分期有关。在高转移的鼻咽癌组织细胞及高转移细胞系中,MAZ的表达显著上调,与鼻咽癌的N分期密切相关。
  2.MAZ表达促进鼻咽癌细胞的转移及侵袭。
  3.MAZ可能通过与c-Myc相互作用,并通过调节MMP9、TGF-β以及COX-2促进鼻咽癌的转移过程,是鼻咽癌临床治疗又一新的靶点,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