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脉红螺繁殖行为谱及稚螺摄食选择性研究
【6h】

脉红螺繁殖行为谱及稚螺摄食选择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脉红螺一般生物学

1.2脉红螺的研究现状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1.4小结

第二章 脉红螺繁殖行为谱分析

2.1前言

2.2材料与方法

2.3实验结果

2.4讨论

2.5小结

第三章 脉红螺稚螺对饵料种类和规格的摄食选择性以及不同规格稚螺生长率和死亡率

3.1前言

3.2材料与方法

3.3结果

3.4讨论

3.5小结

第四章 脉红螺稚螺代用饵料的初步研究

4.1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结果

4.4讨论

4.5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研究总结

5.2存在问题

5.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导师组意见

致谢

展开▼

摘要

脉红螺作为一种大型经济螺类,由于足部肥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深受市场欢迎,然而由于过度捕捞以及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脉红螺资源趋于枯竭,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尝试脉红螺的人工繁育,研究其生态习性。
  本文以脉红螺为研究对象,从脉红螺亲螺繁殖期间的行为特征、稚螺对饵料种类和规格的摄食选择性、不同代用饵料对稚螺的培育效果以及不同壳高稚螺的生长率等方面展开研究,揭示了脉红螺繁殖期的各种行为模式,提供了脉红螺稚螺摄食生理生态学基础资料,为脉红螺稚螺的工厂化养殖提供适宜饵料及管理经验。
  通过养殖实验及现场观察研究,发现繁殖期脉红螺存在多种行为模式,包括爬行、休息、翻身、捕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其性行为复杂,有固定的交配体位和交配方式,交配结束后雄螺的离开方式因所处环境而异;平日移动方式为向前爬行,交配期间雄螺为交配可以向后爬行;在水中坠落底面时,以壳口朝上为主,此时脉红螺可以伸出足附着在附近基质上进行翻身,翻身前有较长的试探期;在时间分配上,脉红螺将大部分时间用来休息;捕食行为复杂,对研究的菲律宾蛤仔有固定的捕食模式,但会因螺个体大小有所差异;会选择和处理产卵场地,有固定的产卵模式以及卵袋形态,随着袋内幼体的发育,卵袋会逐渐变色。
  针对摄食选择性的研究发现,脉红螺稚螺对鲜活饵料无种类选择性,但对饵料规格具有明显选择性,优先选择易于捕食的小个体饵料,壳高5mm以下稚螺仅选择摄食1cm紫贻贝,随着壳高增大,稚螺逐渐开始捕食大规格饵料,5mm稚螺开始捕食2cm紫贻贝,7mm稚螺开始捕食3cm紫贻贝,更大壳高稚螺对相应规格饵料具有稳定的捕食能力;壳高对稚螺日生长率影响差异显著,壳高越高日生长率越大,稚螺壳高日生长率随壳高增加呈线性增加,体重日生长率随壳高增加呈指数增加。
  不同代用饵料对两种规格稚螺生长存活的影响效果差异显著,投喂菲律宾蛤仔碎肉处理组稚螺的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饵料组,但高温环境下,其高含量的蛋白也容易败坏水质,因此存活率方面并非最佳,而紫贻贝碎肉处理组稚螺存活率更高。代用饵料宜选用活体饵料或人工致死的新鲜活饵,扇贝边及其粉末不适宜作为代用饵料直接投喂。9-11mm稚螺其捕食能力、耐饥饿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显著提高,可以尝试进行野外养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