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心肌病及冠心病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6h】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心肌病及冠心病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前言

文献回顾

1心肌病及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及流场特点

2评价心室内的血流流场方法

3 VFM技术的基本原理

4 VFM临床应用研究

第一部分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的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的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者左室功能的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方法

3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及冠心病(CAD)患者左室血流流场状态,定量评价其收缩及舒张期左心室平均能量损耗(EL)和循环变化,进而评价其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方法:
  选取3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6例非梗阻性HCM患者(HCM组),3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组),44例冠心病患者(CAD组)。同时根据二尖瓣反流程度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别对DCM组及CAD组进行分组。在标准心尖四腔、三腔及两腔切面提取不同时相循环(涡旋数量、涡旋面积、循环强度)和EL(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参数,比较两组间的EL及循环在收缩早期、收缩中期、收缩晚期、舒张早期、舒张中期及房缩期6个时相各参数变化。应用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获取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速度E、A、E/A、E/Vp、s、e、a、E/e(二间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室间隔侧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比)及Tei指数,分别与循环和EL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 HCM组: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舒张早期心尖段、左房收缩期中间段、收缩早期基底段,以及收缩中、晚期各段(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E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EL在各个时相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减低(均P<0.01)。HCM组在舒张早期涡旋数量和舒张中期涡旋数量、涡旋面积、循环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间在收缩早期、收缩中期仅涡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早期循环强度与E峰呈正相关(r=0.456,P<0.001);房缩期循环强度与A峰呈正相关(r=0.485,P<0.001);收缩中期基底段EL与心指数呈负相关(r=-0.363,P<0.01);房缩期基底段、中间段与E/e均呈正相关(r=0.31,P<0.05;r=0.444,P<0.001)。Tei指数与EL及循环均无相关性。
  2.DCM组①EL值:与对照组比较,EL在舒张早期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中期中间段、收缩晚期中间段及心尖段EL均减低(均P<0.05);两组间EL在各个时相从基底段到心尖段均依次减低(P<0.01);循环值: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舒张早期涡旋数量、涡旋面积、循环强度及房缩期涡旋面积、循环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在舒张中期仅涡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②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DCM组比较,结果显示舒张期各段及收缩期基底段,DCM组2(中、重度,17例)EL高于DCM组1(轻度,15例)(P<0.05),舒张期循环强度DCM组2高于DCM组1(P<0.05)。③相关性分析:1)循环相关性:舒张早期、舒张中期及房缩期涡旋面积和循环强度均与E/e成正相关(r=0.630,P<0.001;r=0.345, P=0.004;r=0.468,P<0.001;r=0.316,P=0.009;r=0.663,P<0.001;r=0.264, P=0.029);舒张早期及房缩期涡旋面积与E/A值(r=0.423,P<0.001;r=0.444, P<0.001)及Tei指数(r=0.396,P=0.001;r=0.398,P=0.001)成正相关。2)EL相关性:收缩晚期中间段EL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EF有相关性(r=-0.335,P=0.005;r=-0.312,P=0.01;r=0.340,P=0.05);舒张中期基底段EL与E/A成正相关(r=0.376,P=0.002)。
  3.CAD组①与对照组比较,CAD(ALL)组EL在舒张早期心尖段、舒张中期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晚期心尖段EL均显著减低(均P<0.01);CAD组1(狭窄程度<75%)组EL与对照组在各期各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AD组2(狭窄程度>75%)组 EL在舒张早期心尖段、舒张中期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晚期中间段及心尖段均低于对照作组(均P<0.05);CAD组2在舒张早期心尖段、舒张中期基底段、收缩晚期心尖段EL均低于CAD组1(均P<0.05)。②两组间循环的比较,CAD(ALL)与对照组在舒张中期、收缩中期及收缩晚期涡旋数量和循环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CAD组2在舒张中期、收缩晚期仅涡旋数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CAD组1在收缩中期涡旋数量及循环强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1.HCM患者左室EL在整个收缩期各阶段及舒张早期心尖段、房缩期中间段均增高,在舒张期涡旋数量、涡旋面积、循环强度及收缩期涡旋面积均减低。
  2.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存在异常的无效涡旋,涡旋杂乱无章,多位于心尖段;多种因素(EF减低、左室扩张、涡旋面积及循环强度增加)之间共同作用导致DCM患者EL减低;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DCM患者EL及循环强度具有差异,EL及循环强度增加与二尖瓣反流程度具有一致性。
  3.CAD患者的EL及循环均较正常组减低;CAD冠脉狭窄程度越重,其EL及循环较对照组变化越显著。
  4.VFM技术能直观反映HCM、DCM和CAD患者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