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渭河盆地地裂缝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
【6h】

渭河盆地地裂缝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渭河盆地地裂缝现状及主要特征

2.1渭河盆地地裂缝现状

2.2渭河盆地地裂缝主要特征

2.2.1渭河盆地地裂缝平面分布特征

2.2.2渭河盆地地裂缝产状及规模

2.2.3渭河盆地地裂缝形态特征

2.2.4渭河盆地地裂缝活动性

第三章渭河盆地地裂缝分布规律

3.1地裂缝成带或成片分布规律

3.1.1断裂带蠕滑形成地裂缝带的规律

3.1.2区域微破裂开启而形成地裂缝带的规律

3.2地裂缝与构造活动协调形成规律

3.3地裂缝继承性活动规律

第四章渭河盆地地裂缝形成地质背景研究

4.1渭河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4.1.1盆地边缘构造特征

4.1.2盆地内部构造特征

4.2渭河盆地活动断裂分布及活动性

4.3渭河盆地新构造运动

4.3.1地震活动

4.3.2渭河盆地内应力场的特性

4.4渭河盆地地貌及第四纪

4.5渭河盆地地裂缝与地质背景关系分析

4.5.1渭河盆地引张力是地裂缝形成的动力源

4.5.2断裂活动控制了地裂缝的分布

4.5.3地震活动与地裂缝有内在的联系

4.5.4地貌与第四纪堆积物与地裂缝发育关系分析

第五章影响地裂缝形成和发展的外部因素

5.1抽取地下水与地裂缝活动关系分析

5.1.1抽取地下水直接形成地裂缝

5.1.2抽取地下水加速了构造地裂缝的活动

5.2气候变化、大气降水、灌溉直接导致地裂缝出现和发展

5.3煤矿开采与地裂缝的关系

5.3.1采空区塌陷引起地面沉陷形成地裂缝

5.3.2煤矿开采覆岩移动导致断层活动形成地裂缝

5.4渭河盆地地裂缝成因简析

5.4.1渭河盆地地裂缝成生因素系统的分析

5.4.2地裂缝的成因分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70年代以来,尤其是1975年唐山地震后,渭河盆地20余县(市)相继不断地出现地裂缝,其中以西安和泾阳为甚。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渭河盆地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多年来不同部门出于不同的目的,对渭河盆地地裂缝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查研究,但主要侧重城市及集中区地裂缝的特征、成因及危害的研究,对于整个渭河盆地地裂缝系统研究甚少,缺乏统一的认识。渭河盆地是我国西部主要的经济增长区与产业基地,地裂缝灾害已影响到该区的发展。因此,急需开展渭河盆地内地裂缝的综合调查,对盆地内地裂缝分布、规模、成因及灾害现状进行全面研究,为防治和减轻地裂缝灾害提供充分依据。 本文结合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渭河盆地面积约20000km2范围内,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对渭河盆地地裂缝的现状、地裂缝活动规律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地裂缝形成的影响因素。 渭河盆地构造地裂缝分区域微破裂开启型和断层蠕滑型两种。渭河盆地地裂缝主要特征有:(1)方向性。渭河盆地196条地裂缝走向大体上可以分为NE30°、NE0°、NW290°和NW270°,在走向上与渭河盆地断裂吻合的很好;(2)成带性。各条地裂缝横向多由一条主干裂缝和数条伴生地裂缝组成地裂缝带,成带定向延伸;(3)区域性。上列各组地裂缝在全区均有发育,而且各处相应裂缝组的发育强弱程度也基本对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4)裂缝主要以张裂变形为主,兼有少量的水平扭动或垂直错动。影响地裂缝形成的因素分为:主导因素、诱发因素和影响因素。主导因素是区域构造应力活动:诱发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包括降水、干早、重力冒落、地震活动等;后者有由于抽汲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采矿和农田灌溉等。影响因素如土质、地形地貌、气候、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