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北宜昌黄花场奥陶纪地层与沉积相分析
【6h】

湖北宜昌黄花场奥陶纪地层与沉积相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国内外沉积相研究现状

1.1.1沉积相的概念

1.1.2沉积相研究方法

1.2研究区工作程度

1.3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4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1.5论文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区域地质简况

2.1研究区地理位置

2.2区域地层

2.3区域构造

2.4岩石

2.5 岩相古地理格局概况

第三章宜昌黄花场地区奥陶系地层特征

3.1宜昌地区奥陶系地层厘定

3.2宜昌黄花场奥陶系剖面地层介绍

3.2.1西陵峡组(O1x)

3.2.2南津关组(O1n)

3.2.3分乡组(O1f)

3.2.4红花园组(O1h)

3.2.5大湾组(O1d)

3.2.6牯牛潭组(O2g)

3.2.7庙坡组(O2m)

3.2.8宝塔组(O3b)

3.2.9 临湘组(O3l)

3.2.10五峰组(O3w)

第四章沉积相标志与沉积环境判别

4.1沉积相标志

4.1.1 生物标志

4.1.2岩矿标志

4.1.3沉积构造标志

4.2沉积相模式

4.3沉积环境判别

4.3.1西陵峡组

4.3.2南津关组

4.3.3分乡组

4.3.4红花园组

4.3.5大湾组

4.3.6牯牛潭组

4.3.7 庙坡组

4.3.8宝塔组

4.3.9临湘组

4.3.10五峰组

第五章沉积模式判别及古地理演化

5.1沉积模式判别

5.2研究区古地理演化

第六章 结束语

6.1主要结论与认识

6.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

致 谢

展开▼

摘要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的西部,地处长江上游和中游的交汇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湖北省内以青峰-襄广断裂为界,分为南部扬子地层区和北部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宜昌位于扬子地层区的上扬子地层分区,地质变动较少,距今18亿年前的元古界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 本研究区宜昌黄花场位于黄陵背斜的东翼,在奥陶纪时期处于扬子碳酸盐台地的中北部。黄花场奥陶系剖面不仅结构简单,地层发育完整,各门类化石也非常丰富,研究程度较高,该剖面既是我国奥陶系划分与对比的典型层型剖面,也是大湾阶的界线层型剖面,同时还是全球最完美的中-下奥陶统界线剖面。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对研究区内奥陶纪地层划分并描述其岩性特征,特别是对沉积相标志的研究和对比,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湖北宜昌黄花场奥陶纪时期的沉积相模式,恢复了当时的沉积环境,明确了当时的古地理演化及海平面升降变化。 湖北宜昌黄花场地区在奥陶纪时期沉积属陆表海性质,它以分布广阔、海水较浅、海底坡度平缓为特征,显示了一种稳定的构造环境,沉积了一套以清水碳酸盐岩为主的岩性。沉积模式主要属滨浅海碳酸盐沉积组合,可划分出浅海陆棚相(含陆棚内盆地相)、盆地边缘相、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开阔海台地相和局限海台地相六种类型。从西陵峡组至五峰组,是一个海侵范围不断扩大和海水不断加深的过程。同时整个奥陶纪海水进退存在着多旋回现象,主要为四次III级旋回,反映了四次海水进退规程。盆地边缘黄花场地区在奥陶纪时期,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碳酸盐台地相.台地边缘礁滩相一浅海陆棚相.碳酸盐台地-浅海陆棚相的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