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昆仑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6h】

东昆仑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处于东昆仑复合大陆造山带的东段南缘,经历了多期次的沉积-岩浆-构造作用,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东昆仑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成矿规律研究,是在宏观掌握东昆仑地区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的前提下,以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为基础,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成矿理论,结合最新的实地野外工作和室内地层学、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矿产地质资料的研究,系统地探讨了东昆仑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通过对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的区域地质特征、化探异常、物探异常特点的分析,进行了异常区的划分。结合该区域实际产出的矿(化)点,重点分析了各异常区产出的地质原因,指出了找矿方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其成矿规律。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对研究区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
   1、重新厘定了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东昆仑地区为一具有复杂演化历史的复合大陆造山带,其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前寒武纪造山带基底形成阶段、加里东期俯冲-碰撞造山阶段、海西-印支期复合造山阶段及燕山-喜山期陆内构造阶段四个构造旋回。加里东期造山阶段为其主造山期,海西-印支期为复合叠加在加里东期之上的复合大陆造山作用。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对各类矿床的形成及其时空分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东昆仑地区产出的矿床组合类型主要有:与裂谷-洋盆有关的SEDEX和VHMS型;与俯冲-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造山型矿床组合。加里东期和海西-印支期是东昆仑地区主要的成矿期。
   2、从化探、物探、地质等方面综合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了五个异常区,结合研究区中主要矿(化)点对各异常区的地质成矿条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的找矿潜力。
   3、从区域地球化学、地层、岩浆、构造等方面对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的控矿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探讨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为研究区今后找矿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