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6h】

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选题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1.5创新之处

第二章 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成就

2.1以“三化”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2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2.3不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

2.4稳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2.5不断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第三章 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障碍

3.1城乡居民收支不平衡。

3.2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

3.3农村发展“内动力”不足。

3.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3.5农村民主政治发展严重受阻。

第四章 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径

4.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4.2坚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方略。

4.3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4.4着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4.5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结语: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枣庄市概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农业方面的欠账较多,农村发展较为缓慢,传统条件下形成的农村与城市分割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也没有伴随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相应地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突出,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到了必须认真解决的时候了。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决策,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拥护。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新农村建设还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制约“三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作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的山东省枣庄市,在新农村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枣庄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纷纷显露,盘根错节联系在一起,有效改革的阻力不断增大,新农村建设面临巨大挑战。枣庄市迫切希望探索出一条符合区域实际、能够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
  通过对枣庄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实证调研,笔者力图,总结枣庄市新农村建设成果,发现新农村建设规律,正视新农村建设挑战,找准新农村发展障碍,探究出进一步推动枣庄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期望对全国其他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