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考虑明暗适应的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安全保障技术与工程对策
【6h】

考虑明暗适应的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安全保障技术与工程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来源

1.2选题背景与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问题的提出

1.5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特征与明暗适应分析

2.1隧道群定义

2.2隧道群交通事故特征

2.3隧道群明暗适应分析

2.4小结

第三章 隧道(群)照明优化设计与照明环境保障技术

3.1隧道照明设计新细则与旧规范对比

3.2高速公路隧道(群)照明优化设计

3.3高速公路隧道(群)照明环境保障技术

3.4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隧道(群)限速技术

4.1隧道(群)路段限速依据的选择

4.2隧道(群)路段限速方式的确定

4.3考虑明暗适应的隧道(群)路段限速方法

4.4基于照明过渡的隧道入口前安全车速

4.5高速公路隧道(群)限速区间的划分

4.6高速公路隧道(群)限速设施设计

4.7小结

第五章 普宣高速公路隧道(群)视觉环境保障技术与工程对策

5.1普宣高速公路隧道(群)照明环境保障技术

5.2普宣高速公路隧道(群)限速技术

5.3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区高速公路不断延伸,受地形和地势限制,山区高速公路需要隧道和隧道群来穿越连绵不断的山脉,然而隧道内的环境亮度与高速公路一般路段差异较大,在白天晴天,隧道洞内外的亮度差异可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驾驶人要在隧道出入口经历强烈的明暗过渡,尤其是在隧道群路段,驾驶人要在短时间内多次经历明暗交替快速转换,这给行车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
  本文针对隧道群明暗变化对驾驶人行车安全的不利影响,在分析隧道群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和形态的基础上,从隧道群照明环境保障、限制车辆运行速度和限速设施设计等方面深入研究了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安全保障技术,具体内容如下:
  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事故的形态进行了统计,旨在找出隧道群路段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进而针对性的提出隧道群行车安全保障技术。
  对比分析了《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 D70/2-02-2014)(以下简称《细则》)和《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以下简称《规范》)的区别;按《细则》和《规范》分别对隧道群进行了照明系统设计,并与国际照明协会(CIE)关于隧道入口段亮度线性减小和隧道出口段亮度线性增加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同时结合《细则》从洞口接近段的减光、中间段的视觉保障、照明系统调光控制等方面提出了隧道群路段驾驶人视觉环境保障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的限速可有效缓解隧道群明暗变化对驾驶人行车安全的影响。首先对隧道群路段的限速依据及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选;其次,考虑到隧道群出入口明暗快速交替变化对车辆运行速度的影响,提出利用隧道群本身环境所能提供的安全行车条件,同时考虑驾驶人的明暗适应综合确定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的合理限速值;最后出于限速区间最小长度要求及限速区间和限速值合理性的考虑,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群路段限速区间划分方法,以使隧道群路段的限速更加符合车辆实际运行速度变化规律。
  针对隧道群明暗适应过程中的视觉震荡现象对驾驶人判断前方车辆和路况的影响,在分析驾驶人对隧道群路段限速设施视认性的基础上,确定了高速公路隧道群限速设施设置的合理位置。
  结合普宣高速公路隧道群工程实际特点,同时考虑驾驶人在隧道出入口的明暗适应现象,从隧道群照明环境保障、限速及限速设施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普宣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安全保障技术与工程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