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同期训练对肌肉力量、爆发力及体成分的影响
【6h】

同期训练对肌肉力量、爆发力及体成分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首先,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阅读与积累,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同期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其次,探寻肌肉力量与有氧耐力同期训练下,肌肉力量、肌肉爆发力、身体成分的发展趋势及相互关系,并分析其变化发展的原因。最后,本次研究是在国外大量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有很多借鉴与学习的地方,这将有利于今后我们对力量与耐力同期训练问题,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及探讨。
  实验方法:
  (1)训练方法:①下肢膝关节伸肌肌肉力量训练,第1-2周的强度为实验初期所测1RM的75%,第3-4周强度选取第2周1RM测试结果的75%进行该周训练,第5-6周选取第4周1RM测试结果的75%进行该周训练。第7-8周选取第6周1RM测试结果的75%进行训练。每次训练每组重复次数6次,进行3组,每组之间休息时间不少于两分钟,再开始下一组;②有氧耐力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训练,受试者应保持转速60/min进行20分钟训练。在第1-2周,参与者以最大心率的65%-70%(HRmax)完成运动。受试者练习第3-4周以70%-75%(HRmax)心率运动,第5-6周以75%-80%(HRmax)心率运动。第7-8周以80%-85%(HRmax)心率运动;③同期训练方法安排,结合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和有氧耐力训练方法,两种方法同天先后进行,每周训练两次。
  (2)测试方法:①膝关节伸肌肌肉力量测试方案,将肌肉能力测试系统调整至等长模式,受试者做3次等长收缩的伸膝动作,每次持续5秒钟,5秒内逐渐发力至最大,每次间歇3分钟,取三次等长收缩的峰力的最大值作为膝关节伸肌的肌肉力量值。②膝关节伸肌爆发力测试方案,肌肉能力测试系统等长模式不变,受试者以最快、最大的发力方式,做等长收缩的伸膝动作,共2次,之间间歇3分钟,记录两次收缩力-时曲线最大值以及最大值所对应的时间。
  研究结果:
  (1)力量组实验对象在经过8周单独的力量训练后,其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体重(4.43%↑)、肌肉量(4.87%↑)、BMI指数(4.42%↑)、肌肉力量(34.84%↑)、肌肉爆发力(36.35%↑)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变化。而体脂肪量和体脂肪率无差异显著性变化。
  (2)耐力组实验对象在经过8周单独的耐力训练后,其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体重(2.72%↓)、肌肉力量(4.75%↑)、肌肉爆发力(3.74%↑)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变化,同时,体脂肪量(8.56%↓)、肌肉量(1.57%↓)、BMI指数(2.24%↓)有显著的差异变化,而体脂肪率无显著性变化。
  (3)同期训练组实验对象在经过8周肌肉力量与有氧耐力同期训练后,其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体重(2.7%↑)、肌肉量(3.6%↑)、BMI指数(2.57%↑)、肌肉力量(32.21%↑)、肌肉爆发力(25.36%↑)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变化,同时,体脂肪率(4.74%↓)有显著的差异变化,而体脂肪量无显著性变化。
  (4)控制组实验对象在经过8周无任何训练的情况下,其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只有肌肉爆发力RFD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指标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
  研究结论:
  (1)肌肉力量与有氧耐力同期训练中体脂肪量与肌肉量的变化发展趋势,更接近于力量组的发展趋势,而与耐力组的发展趋势相反。
  (2)肌肉力量与有氧耐力同期训练对肌肉力量不兼容,力量组与同期组肌肉力量变化发展趋势不一致。
  (3)肌肉力量与有氧耐力同期训练对肌肉爆发力不兼容,力量组与同期组肌肉爆发力变化发展趋势不一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