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荧光微球和Fe3+检测中的应用
【6h】

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荧光微球和Fe3+检测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碳量子点的慨述

1.2碳量子点的理化性质

1.2.1紫外-可见吸收

1.2.2 CDs的荧光性质

1.2.3上转换荧光性质

1.2.4稳定性

1.2.5低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

1.2.6表面修饰

1.3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1.3.1自上而下法

1.3.2自下而上法

1.4碳量子点的应用

1.4.1生物成像

1.4.2生物传感

1.4.3光催化

1.4.4金属离子探针

1.4.5药物载体

1.4.6发光材料

1.4.7电催化

1.4.8碳量子点复合型荧光微球

1.5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6创新点

第二章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对环境水样中Fe3+的检测

2.1.1实验试剂

2.1.2实验仪器

2.2实验方法

2.2.1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的制备

2.2.2 NCDs对Fe3+的检测

2.3实验表征手段

2.3.1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2.3.5荧光发射光谱仪(FL)

2.3.6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方法

2.4结果与讨论

2.4.1不同氨基碳量子点的UV和FL分析

2.4.2 NCDs的形貌分析(TEM)

2.4.3 NCDs的XRD分析

2.4.4 CDs和NCDs的FTIR分析

2.4.5 NCDs的紫外吸收与荧光光谱分析

2.4.6 NCDs的荧光稳定性分析

2.4.7 NCDs检测Fe3+条件的优化

2.4.8 NCDs对Fe3+的选择性

2.4.9其他金属离子对NCDs选择性和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2.4.10 NCDs对Fe3+的检测

2.4.11实际水样中Fe3+的检测

2.5本章小节

第三章三聚氰胺甲醛荧光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3.1.1实验试剂

3.1.2实验仪器

3.2实验部分

3.2.1预聚物羟甲基三聚氰胺的制备

3.2.2三聚氰胺甲醛荧光微球的制备

3.3三聚氰胺甲醛荧光微球的表征手段

3.3.1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3.2三聚氰胺甲醛荧光微球平均粒径与粒径分布计算

3.3.3利用荧光显微镜表征微球形貌

3.3.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3.3.5 X粉末衍射仪(XRD)

3.3.6荧光分光光度计(FL)

3.3.7荧光微球负载率的计算

3.4结果与讨论

3.4.1三聚氰胺甲醛荧光微球形貌分析

3.4.2三聚氰胺甲醛荧光微球的粒径分布

3.4.3三聚氰胺甲醛荧光微球的FTIR表征

3.4.4三聚氰胺甲醛荧光微球的荧光性能

3.4.5三聚氰胺甲醛荧光微球的稳定性研究

3.4.6三聚氰胺甲醛荧光微球的负载率

3.5本章小节

第四章氮掺杂碳量子点海藻酸钙膜的制备及荧光猝灭法检测Fe3+

4.1.1实验试剂

4.1.2实验仪器

4.2实验方法

4.3实验表征手段

4.3.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

4.3.2荧光分光光度计(FL)

4.4结果与讨论

4.4.1 CA-NCDs的光学性质

4.4.2 CA-NCDs的FTIR

4.4.3 CA-NCDs对Fe3+的选择性

4.4.4 CA-NCDs对Fe3+的检测

4.4.5 CA-NCDs对Fe3+的重复性检测

4.4.6实际水样中Fe3+的检测

4.5本章小结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颗粒,碳量子点(CDs)由于低毒性、高荧光稳定性、良好的水溶性,优异的光学性质等优点,已经在生物成像、生物标记、分析化学和催化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CDs荧光量子产率相对偏低,研究发现在CDs表面进行氮掺杂可改善其荧光性能。因此,本文对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及其荧光微球的制备与性能进行了探究,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对环境水样中Fe3+的检测二、三聚氰胺甲醛荧光微球(MF荧光微球)的制备及表征三、氮掺杂碳量子点海藻酸钙膜的制备及荧光猝灭法检测Fe3+。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以白菜为碳源,多乙烯多胺(PP)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量子点(NCDs)。采用T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CDs尺寸均一且粒径分布窄,粒径大小为1.8nm。FIIR光谱分析表明NCDs表面富含氨基,羟基和羰基等官能团,水溶性良好。NCDs紫外吸收峰位为350nm处,最佳发射波长为470nm,荧光量子产率为53.3%,表现出优异的下转换荧光性能,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此外,还研究了pH、NaCl浓度、激发时间和放置时间对NCDs荧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CDs具有良好的荧光稳定性。基于Fe3+对NCDs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一种快速、选择性检测Fe3+的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F0/F=0.90218+1.17795c,相关系数为0.9945,检出限为0.035μmol/L。因此,该法已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Fe3+的检测,结果满意。
  (2)NCDs与三聚氰胺甲醛通过氢键作用合成MF荧光微球,通过SEM测试表明MF荧光微球球形度高,单分散性良好且无明显团聚现象,粒径大小为3μm左右。荧光发射光谱测试表明,MF荧光微球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此外,还探索了pH、NaCl浓度、紫外光照射时间和放置时间对NCDs和MF荧光微球荧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F荧光微球具有优异的荧光稳定性且明显优于NCDs。以上结果表明,NCDs可作为荧光负载物制备稳定性好且发光效率高的MF荧光微球。
  (3)将NCDs嫁接于海藻酸钙,形成氮掺杂碳量子点海藻酸钙薄(CA-NCDs)。基于Fe3+对CA-NCDs强烈的猝灭作用,CA-NCDs可作为荧光探针检测Fe3+。Fe3+浓度在0~48μmol/L范围内与CA-NCDs的荧光猝灭率(F/F0)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F0=1.0069-0.0109c,相关系数为0.9947,检出限为1.4nmol/L。此外,加标回收率在98.6%~103.1%之间。更重要的是,CA-NCDs荧光探针可有效地应用于水样中Fe3+的检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