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道德情感认同研究
【6h】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道德情感认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改革的关键

1.1 新型城镇化

1.1.1 新型城镇化内涵

1.1.2 新型城镇化的“新”

1.1.3 新型城镇化的“难”

1.2 农民工问题

1.2.1 农民工的界定

1.2.2 目前我国农民工问题现状分析

1.3 人口市民化是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

1.3.1 人口市民化内涵

1.2.2 人口市民化最主要的是农民工市民化

第二章 道德情感认同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有效动力

2.1 道德情感

2.1.1 道德情感的内涵

2.1.2 道德情感的社会性本质

2.1.3 道德情感的功能

2.2 道德情感与农民工市民化

2.2.1 道德情感认同是对于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重大

2.2.2 农民工获取社会道德情感认同的路径选择

2.3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公共道德情感认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的保障

2.3.1 利于人的生存

2.3.2 利于社会发展

2.3.3 利于环境保护

2.3.4 利于城镇化建设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民道德情感缺失的原因

3.1 传统历史原因

3.1.1 缘于儒家经典“仁”文化的关系意义的道德观

3.1.2 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利己排他的道德观

3.1.3 受市场经济冲击的自私自利的道德观

3.2 现实基础原因

3.2.1 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严重

3.2.2 城市原居民排外情绪影响

3.2.3 人口流动性大

3.2.4 基本公共服务未实现均等化

3.2.5 城市生活环境难适应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道德情感建设

4.1 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是道德情感建设的物质基础

4.1.1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新常态形势下的“三农”问题

4.1.2 解决城镇户籍,落实农民工相应的社会保障问题

4.1.3 调控不同阶层利益,控制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问题

4.1.4 帮助农民工就业,扶持农民工在城市创业的问题

4.2 良好的社会管理是道德情感建设的必要条件

4.2.1 强化各级政府职能,对流动人口形成合理管理机制

4.2.2 建议农民工自治,加强农民工与城市人民融合机制建设

4.2.3 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法律机制

4.2.4 促进道德情感培育,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风气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新型城镇化是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是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并且到城镇生活的过程。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明显,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在户籍、社保、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平等的差别,导致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同时农民工也因此遭受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政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农民工尽快融入到城镇当中,国家特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改革决策,给予农民工政策和制度上的扶持。但光凭借户籍、社保等身份上的改变是不可能使农民工真正市民化,他们更需要的是获取社会从道德情感层面上的认同。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生活,面对新的生活基础、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必然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风俗习惯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总是会显现出与城市居民有些格格不入。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民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生,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人们习惯把道德的围墙设立在自己和亲朋好友之间,将利他主义抛之甚远。另外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冲击下人们利益驱动性对行为的影响,导致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情感缺失的现象,从而引发公共道德危机。这些问题在城市生活中普遍存在,更何况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加入,将会面对更多更大的挑战。一方面,城市原有居民由于观念定势对外来流动人口存在着强烈的反感,不免对农民工存在歧视和排斥;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承受着各种不平等的待遇,还忍受着各种异样的眼光和冷漠的对待,因此,内心难免存在着负面的情绪。城市居民和农民工因此也就分离成两大对立的群体,他们在道德情感上形成不了共识,这不仅对于社会公德建设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来说也是也会障碍重重,同时,也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本文旨在从道德情感入手,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农民工问题,面对新的政策背景,农民工人群在城市中的生存将做出怎样的路径选择,以及农民工如何获取道德情感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将怎样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情感水平,从而帮助农民工尽快实现市民化,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焦点,这对于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