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构建与运用研究
【6h】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构建与运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 .1 研究背景和立论依据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相关基础理论

2 .1 应急管理相关理论

2 .2 应急物流相关理论

3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及问题分析

3 .1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

3 .2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特点

3 .3 煤矿应急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4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4 .1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 .2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 .3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的确定

4 .4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5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的构建

5 .1 基本原理与思路

5 .2 确定指标权重

5 .3 模糊综合评价

6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运用

6 .1 X煤矿简介

6 .2 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6 .3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6 .4 评价结果分析

7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提升的对策

7 .1 加强煤矿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建设

7 .2 完善应急物流预案并提高其可行性

7 .3 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数量

7 .4 健全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建设

7 .5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8 结论与展望

8 .1 结论

8 .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煤炭产业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煤炭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受人为、环境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发生。煤矿事故不仅关系着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是国家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我国的煤矿应急救援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应急管理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而应急物流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应急物流能力会对应急救援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煤矿应急物流对于我国煤矿应急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论文以煤矿应急物流能力为研究对象,在论述了应急管理及应急物流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特点,并对煤矿应急物流存在的应急管理缺乏制度、应急预案可行性不高、安全意识薄弱、专业救援队伍缺乏等众多问题进行分析。从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方面探讨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影响因素,结合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确立了指挥调度能力、物资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处置减控能力四个一级指标,建立了包含应急物流指挥调度能力等十七个指标的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并对每个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运用ANP-FCE构建了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通过专家打分求得评价矩阵、加权超矩阵、极限超矩阵、一二级评价指标权重和模糊综合评价等一系列过程,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来确定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水平。
  为了对模型的实用性进行验证,论文以内蒙古 X煤矿为研究对象展开案例分析。运用构建的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计算出最后的结果,有40.8%的把握认为该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水平处于中等,即应急救援的能力一般。通过模型构建的应用,了解和发现该煤矿应急物流中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针对煤矿应急物流中的现状和漏洞,提出加强煤矿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建设、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提升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将一种新的方法理论运用到煤矿应急物流能力评价问题上,为煤矿应急物流能力评价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