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中峪矿山西组聚煤期沉积环境
【6h】

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研究沁水盆地中峪矿山西组聚煤期沉积环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层特征

2.2构造特征

2.3 地层层序特征

2.4 研究区含煤地层与煤层含气性

2.5 含煤岩系沉积环境

2.6研究区山西组沉积特征

第三章地震沉积学的基本理论及关键技术

3.1地震沉积学提出的背景及其概念

3.2地震沉积学关键技术

第四章 基于地球物理信息划分山西组层序

4.1 测井资料的预处理

4.2 研究区不同层序界面的识别

4.3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4.4主要层序界面的井震联合标定与解释

第五章基于地震信息的山西组聚煤前后沉积相研究

5.1最小等时单元的确定

5.2 地层切片的制作及地震属性提取

5.3地震属性的优选与组合

5.4预测模型的建立

第六章 山西组聚煤前后沉积微相特征

6.1山西组聚煤前后沉积微相特征

6.2 研究区山西组聚煤前后沉积微相的演化

第七章 山西组聚煤前后沉积微相与煤厚及含气性关系

7.1 聚煤前后沉积微相与煤厚关系分析

7.2 聚煤前后沉积微相与煤层含气性关系分析

第八章 结论

8.1结论

8.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聚煤前后沉积环境控制着煤层形成前后岩性及其孔渗特征的空间展布,也控制着煤层厚度及煤层气沉积保存条件。形成于陆表海和陆相环境的含煤岩系,其岩相、岩性横向变化快,传统的基于地质和钻测井数据的沉积相分析方法不能解决高频层序的岩层组沉积相及有利相带内的岩性特征预测等问题,因此开展聚煤期沉积相的精细表征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现代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理论基础,将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引入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研究中,对沁水盆地中峪地区山西组2号煤层聚煤前后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分频处理和地震属性解释等技术,基于最小等时单元地层切片的地震属性优选与重构预测了聚煤前后层序地层的砂地比,利用交汇分析方法,建立了沉积微相与砂地比的对应关系,识别了研究区山西组聚煤前后层序地层中的分流河道、天然堤、间湾、泛滥盆地等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山西组2号煤层聚煤前为下三角洲沉积环境,山西组下段内,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的砂地比主要范围分别为0.5-1,0.3-0.5,小于0.3的为分流间湾;聚煤后为上三角洲沉积环境,山西组上段内,分流河道、天然堤的砂地比主要范围分别为0.6-1,0.4-0.6,小于0.4的为泛滥盆地和泥炭沼泽微相。山西组上段各微相的砂地比值相对山西组下段的值高。研究区2号煤层聚煤前后沉积相呈现出由下三角洲向上三角洲过渡的演化规律。
  对聚煤前后沉积相带与煤厚及煤层含气性关系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山西组2号煤层聚煤前沉积相带分布对2煤层厚度的空间展布特征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聚煤后沉积相带的影响不明显。聚煤前后沉积相对煤层含气性均有一定控制作用,其中聚煤前控制作用更为明显,总体而言,河道、天然堤砂体沉积发育的地区含气量相对较低,而分流间湾、泛滥盆地、沼泽微相等泥质沉积发育的地区含气量相对较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