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毒鼠强在中毒死亡犬体内死后再分布的研究
【6h】

毒鼠强在中毒死亡犬体内死后再分布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部分 毒鼠强在中毒死亡犬体内死后分布的研究

第二部分 毒鼠强在中毒死亡犬体内死后再分布的研究

第三部分: 毒鼠强在犬体内死后弥散的研究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毒鼠强毒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1)建立毒鼠强灌胃致死的动物模型和死后再分布研究动物模型;观察犬的毒鼠强中毒表现和死后各组织脏器的病理变化; (2)研究毒鼠强在灌胃死亡犬体内的分布、死后再分布规律,为毒鼠强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毒鼠强死后弥散研究动物模型,研究毒鼠强在犬体内的死后弥散特点,探讨毒鼠强死后再分布的机制。 方法1.动物模型及检材提取 1.1死后分布模型取犬6只,将犬左侧卧位固定于犬台,按3倍LD50剂量(0.46mg/kg体重)(根据人毒鼠强LD50(0.1mg/kg)按体型系数推算),用米汤汁稀释至0.1mg/ml灌胃,等体积米汤汁冲洗。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心跳、呼吸和角膜反射全部消失后,迅速解剖动物,采集心、肺、肝、脾、肾、胃、脑、胆汁、尿、心血、周围血和肌肉等组织脏器和体液,检测其中毒鼠强含量,每只犬的检材在24h内检测完毕。 1.2死后再分布模型取犬9只,随机分为常温实验组(3只)、4℃实验组(3只)和-20℃实验组(3只)。染毒方法同死后分布模型。分别置于常温、4℃和-20℃保存,于死后0、2、4、8、24、48和72h分别取心血、周围血、肝脏、大脑和肌肉,检测其中毒鼠强含量。死后72h解剖犬,提取心、肝、脾、肺、肾、脑和心血等检材,检测其中毒鼠强含量。 1.3死后弥散模型取犬6只,随机分为灌胃后去胃组(3只)和处死后灌胃(3只)组。 处死后灌胃组将犬左侧位固定于犬台,置胃管后,夹闭气管,待呼吸、心跳和角膜反射消失后,按3倍LD50剂量(0.46mg/kg体重)(根据人毒鼠强LD50(0.1mg/kg)按体型系数推算),用米汤汁稀释至0.1mg/ml灌胃,等体积米汤汁冲洗。置于室温下,于灌胃后0、2、4、8、24和48不同时间点取心血,每次取材后将肌肉和皮肤逐层缝合,尽量保持机体的完整性。死后72h解剖犬,提取心、肝、脾、肺、肾、脑和心血等检材,检测其中毒鼠强含量。灌胃后去胃组染毒死方法同死后分布模型。当犬死亡后立即开腹,结扎幽门和贲门,去除胃,将肌肉和皮肤逐层缝合,置于室温下,检材提取和检测同处死后灌胃实验组。 2.病理检材处理实验犬角膜反射、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动物,取心、肝、脾、肺、肾、脑、胃和肌肉等组织,用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 3.毒鼠强的检测组织匀浆后,碱化处理,苯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利用毒鼠强气相色谱tr和质谱特征离子峰定性,内标法和工作曲线法定量。 结果1.中毒症状死后分布和死后再分布实验犬在灌胃后1-15min均出现突发强直性、阵发性抽搐,类似“癫痫大发作”。伴有呼吸困难、烦躁、流涎、口吐粘稠状白沫、肌肉震颤和对外界刺激敏感等中毒症状,每3-10min发作一次抽搐,实验组犬在给药后平均30min死亡。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 2.病理改变死后分布实验犬主要实质脏器表现为快速死亡共有征象。肉眼观察表现:脑、肺、肝、肾和脾等脏器轻度肿胀,心和肺浆膜面偶见点片状出血。光镜下见神经细胞周隙、血管周隙增宽;小脑普肯野氏细胞周隙稍宽,髓质轻度水肿;脑干血管周隙、细胞周隙增宽;心肌纤维断裂,肌束间隙增宽,心肌纤维收缩呈波浪样改变;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淤血;肝淤血,肝细胞空泡变性;脾淤血。这些表现与文献资料报道相符合。 然而,所有实验犬心脏和大血管内均有暗红色凝血块形成,这种现象与文献报道不同,原因有待研究。 3.死后分布死后分布模型实验犬在给药后平均30min死亡。采集心、肺、肝、脾、肾、胃、脑、胆汁、尿、心血、周围血和肌肉等组织脏器和体液,即刻检测。其体内毒鼠强的含量顺序为胃内容、胃壁、脑、肝、肺、肾、心、心血、肌肉和外周血。 一例毒鼠强中毒死亡死者其体内毒鼠强的含量顺序为胃内容、肾、睾丸、肺、小脑、脑和肝。 4.死后再分布毒鼠强在中毒犬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现象,存放温度和时间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总体趋势表明,毒鼠强在心血、下腔静脉血和肝脏中含量变化较大,在肌肉及脑组织中变化较小。随保存温度(常温、4℃、-20℃)下降,脏器内毒鼠强的浓度变化幅度下降,出现时间延迟。实验结果可为毒鼠强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5.死后弥散灌胃后去胃实验数据显示:心血中毒鼠强浓度2h上升到峰浓度后开始缓慢下降,其趋势与中毒死亡后未去胃犬心血中毒鼠强浓度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不同,说明死后弥散是毒鼠强死后再分布的重要原因之一。 处死后灌胃实验组。2h后心血中即可以检测到毒鼠强,72h内,其浓度有波动,但变化不大。72h时肝、肺、外周血、脾、心血、心肌和肾中均检出毒鼠强,肌肉和脑中仅检出痕量毒鼠强。 结论1.本实验建立了毒鼠强灌胃死亡、死后再分布和死后弥散的动物模型,可以应用于毒鼠强中毒的法医学研究。 2.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犬毒鼠强中毒的症状与文献报道相一致。实质脏器的病理改变呈急死样改变,然而,所有实验犬心脏及大血管内均有暗红色凝血块形成,这种现象与文献报道不同,原因有待研究。 3.本实验死后分布结果显示毒鼠强在犬体内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胃内容、胃壁、脑、肝、肺、肾、心、心血、肌肉、外周血。可应用于毒鼠强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4.毒鼠强在中毒犬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现象,存放温度和时间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总体趋势表明,毒鼠强在心血、下腔静脉血和肝脏中含量变化较大,在肌肉及脑组织中变化较小。随保存温度从常温、4℃、-20℃下降,脏器中毒鼠强浓度的变化幅度下降,出现时间延迟。为毒鼠强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了依据。 5.毒鼠强在犬体内可发生死后弥散。胃肠道毒鼠强的死后弥散是其死后再分布的一个重要的机制。 6.脑和肌肉有无毒鼠强可以作为生前中毒还是死后灌胃伪造中毒的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